-
2023/06/13
2023 Q1全球觀光概況
2023年第一季國際觀光復甦強勁,中東地區國際觀光已完全復甦 國際觀光概況: ✦全球國際旅客人次概況 2023年第一季入境國際旅客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0%,約有2.35億旅客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86%。目前的復甦程度與UNWTO推估「2023年國際觀光旅客人次將復甦至疫情前的80%-95%」相符。 ✦各區國際旅客人次概況 2023年第一季全球各區入境旅客人次成長率,與2019同期相比,概況如下:中東地區+15%、歐洲-10%、非洲-12%、美洲-15%、亞太地區-46%。 歐洲為全球最大的旅遊目的地地區,因區域內的旅行需求與大量美國遊客入境,2023第一季已恢復至2019年的90%。 2023年第一季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以分區而言,與2019同期相比,北非+4%、南地中海歐洲+1%、中美洲-2%、加勒比地區-6%、西歐-8%、北歐-9%。 中東、地中海歐洲、中美洲及非洲部分旅遊目的地的國際觀光已超越2019年同期的表現 2019-2023 Q1全球入境國際旅客成長率 資料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 國際觀光收入及支出概況 2022國際觀光收入達1兆美元,較2021年成長50%。國際觀光支出已恢復至疫情前的64%。 全球各區2022國際觀光收入,與2019年同期相比,年同期相比,概況如下:歐洲-13%(5,500億美元)、非洲-25%、中東-30%、美洲-32%、亞太地區-72%。 2022國際觀光出口收益(含交通費)以達1.25兆美元,較2021年成長52%,約達2019年1.7兆美元的66%。 部分主要國際觀光收入國家收入以超越疫前,成長率如下:英國與土耳其+20%、墨西哥+14%、法國持平、沙烏地阿拉伯+43%、克羅埃西亞+22%、波瀾+19%、葡萄牙+15%、西班牙-3%、希臘-3%、義大利-5%。 從出境旅遊來看,2022國際觀光支出的主要客源國家與2019年花費相比如下:沙烏地阿拉伯+5%、德國+2%、法國0%、卡達+29%、葡萄牙+8%、奧地利+6%、美國-13%、瑞典-8%、比利時-7%、挪威-5%。 2000-2022入境國際旅客人次與觀光收入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自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後至2022年,共造成國際觀光收入損失2.6兆美元,與疫情前相比,2020年國際觀光收入減少62%,2021年減少59%,2022減少36%。 全球各區在2020-2022年間損失的國際觀光收入概況如下:亞太地區損失約1兆美元(占全球損失40%),歐洲損失約7,700億美元(占全球損失30%),美洲損失5600億美元(占22%),中東損失占全球損失5%,非洲則為2%。 雖然國際觀光收入減少,但平均每位旅客每趟旅行的國際觀光支出也有變化,2019年為1000美元,2020與2021年因停留時間拉長,提升為1400美元,2022則略為下降至1100美元,反映旅客已稍微恢復至過往旅行模式的事實。 2015-2022平均每位入境國際旅客帶來觀光收入金額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疫情導致觀光在全球產品和服務出口的占比下降,2019年占7%,2020年和2021年僅剩3%,2022年4%。觀光在全球服務出口價值占比也大幅減少, 2019年占28%,2020和2021年僅占13%,2022年占17%。 ♦產業指標概況-國際航空於2022年1月至11月持續復甦 ✦航空客運量(Air passenger traffic)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調查,2023年第一季全球航空客運量表現強勁,航空客運收益(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ers, RPKs)較去年同期成長58%,已恢復至2019年的86%。受惠於近期亞太地區航空市場的發展,全球航空運量復甦中。 2023年1第一季的國際客運量已恢復至2019年的 79%,與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復甦80%概況略同。 各區域的國際航空客運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如下:北美-5%、中東-8%。歐洲-15%、拉丁美洲-16%、非洲-11%、亞太地區-40%。 2023年第1季,全球國內航空已經恢復98%,其中復甦概況較好的國家包括,印度+5%、美國+1%、巴西- 3%、中國-9%。 ✦航空運能(Air capacity) IATA的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3月,全球國際航空運能(以可用座位公里數或最大運能衡量)較2019年同期20%。雖然2022年至2023年初間經濟衰退,航空運能仍穩定成長。其中,北美及歐洲地區在2023年1-2月,已恢復至疫情前的95%及92%。 全球國內航空運能已超過2019水準(+3%可售座位公里Available Seat Kilometer, ASK),與2019年同期相比,印度、中國皆+6%、美國+5%和巴西0%都已達到或超過疫情前表現,澳洲-10%及日本-12%,顯示已逐漸復甦至疫情前水準。 ✦ 住宿 依據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全球飯店旅館住房率從2023年1月的54% ,提升至3月66%。2023年3月,全球大部分地區的住房率都超過60%;中東及亞太地區皆為67%,為當月入住率最高的地區,其次是美洲65%和歐洲64%。 ♦ UNWTO觀光信心指數 觀光信心指數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根據2023年5月的調查顯示,UNWTO觀光信心指數在2023年1-4月間表現比預期更好,在0到200的範圍內,獲得134分,高於預期評分119分。 超過一半受訪者認為2023年1-4月的國際觀光表現比預期好(46%)或更好(21%),而16%的受訪者認為表現持平,約17%的人認為情況變得更糟。 2023年5-8月的觀光信心指數預測值為139分,遠超過2022年同期對北半球觀光旺季的預測值125分。約70%的專家認為5-8月間的觀光表現會更好,21%專家認為表現可能持平,10%認為可能更差。 在亞洲主要市場逐步開放邊境與強勁的旅遊需求下,國際觀光可望持續復甦。然而,無論機場、航班運作、觀光業者都深受人力短缺影響,在旅遊高峰期間將是相當關鍵的議題。 最新調查顯示,84% 觀光領域專家認為 2023 年的觀光表現將比2022年好或更好。 約10%專家認為將持平,只有5%的人認為2023年會比去年糟或更糟。大量的旅遊需求使觀光前景更為樂觀,尤其是來自美國、歐洲和中東市場的旅遊需求。以及重新開放的日本、韓國和中國等亞洲客源市場都將強化復甦力道。 多數專家仍認為今年國際觀光無法復甦至疫情前的狀態,37%專家認為國際觀光在2024年,25%認為2025或更晚才能夠復甦。但仍有28%的專家認為2023年便能夠恢復至疫情前的狀態。整體而言,各國專家對觀光復甦已夠有信心。 預期何時國際觀光能恢復至疫情前的狀態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在全球各區中,亞太地區與非洲的專家認為國際觀光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亞太地區有84%的專家認為可能在2024年或更晚才會恢復到2019年水準,其中38%認為復甦時間點會落在2024年,46% 則認會落在2025年或更晚。有66%的非洲專家認為是2024年或更晚。 您認為您國家的國際觀光什麼時候恢復至2019年水準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經濟、地緣政治的挑戰依然存在。專家表示,經濟環境仍然是影響國際觀光復甦的主要因素。全球通貨膨脹和能源價格居高不下,都導致交通和住宿成本上升。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與 COVID-19 相關的挑戰及勞動力短缺等,都是觀光復甦中面臨的挑戰。經濟因素預計導致旅客在2023年消費規劃更加謹慎,減少支出、縮短旅行時間、選擇離家更近的地方旅行。 雖然健康的風險仍然存在,但是COVID-19已經不再是阻礙旅遊的因素,截至5月11日,全球有157個旅遊目的地已經不再有防疫相關的旅遊限制。 專家小組認為,疫情間身受重創的城市觀光的復甦速度最快,陽光與海洋、自然和高山旅行也恢復良好,反映了旅遊中,休閒目的的重要性,包括自然、高山、郊區、美食、冒險、生態旅遊、健康旅遊都在消費者偏好中逐漸佔有重要地位。會議觀光復甦相對較緩慢,但仍有許多國際大型活動開始在各地進行。拜訪親友(VFR)也是促進觀光復甦的重要因素。 在部分擁有大量國旅市場的目的地中,國內觀光仍然是帶動觀光復甦的關鍵,特別是亞洲市場的中國、澳門、日本,以及身受俄烏衝突影響的東歐旅遊目的地。 然而,45%的專家仍表示,國內旅遊僅能帶動部分觀光復甦,國際觀光復甦仍然相當重要。 全文資料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本文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3/05/05
2022年全球觀光整體概況&2023年觀光展望
2022年國際旅客人次恢復到疫情前的63%,其中歐洲和中東處於領先地位 國際觀光概況: ✦全球國際旅客人次概況 因旅遊需求大幅增加及多數國家已放寬或取消旅行限制, 2022年國際旅客人次超過9億,為2021年的兩倍,成長102%,但較2019年仍少了37%。其中北半球於夏季的入境旅客人次有明顯強烈的成長,但到年末成長則相對趨緩。 儘管在2022年年初時疫情再度爆發、俄羅斯開始入侵烏克蘭,或充滿挑戰的經濟環境等不利因素等,國際旅遊業仍出現反彈,如2022年第一季入境旅客成長率較2019年同期減少59%,第四季僅減少28%,顯示入境人次的強勁復甦。 ✦各區國際旅客人次概況 2022年全球各地區國際旅客人次皆有顯著成長,與2019年相比,成長率概況如下:中東-17%、歐洲-21%、美洲及非洲皆為-35%、亞太地區-77%。 歐洲為全球最大的旅遊目的地地區,2022 年的入境旅客人次達到 5.85億人次,僅較2019年減少21%,夏季成長尤其強勁。良好的復甦表現歸功於區域內的旅遊需求大增,以及各國協調實施一致性的旅遊措施。2022年歐洲地區佔全球入境旅客人次的64%。 中東地區的旅客成長率最高,入境旅客人次攀升至疫情前的 83%。2020 年杜拜世界博覽會、2022卡達世界盃足球賽及沙烏地阿拉伯朝聖之旅等大型活動都吸引大批旅客前往。 非洲和美洲地區都恢復至疫情前約65%的遊客;而亞太地區因嚴格的旅行限制,僅恢復至疫情前的23%。2019年亞太地區佔全球國際遊客25%,但2022年僅佔9%。 2022年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以分區而言,西歐(約為2019年旅客的87%)及加勒比地區(84%)最接近2019年的水準。2022年的前10至12個月入境人次高於疫情前的有美屬維爾京群島+27%、阿爾巴尼亞+17%、洪都拉斯+17%、聖馬丁島+15%、安道爾+14%、多明尼加共和國+10%、薩爾瓦多+ 7%、庫拉索+6%、哥倫比亞+5%、伊索比亞+3% 及列支敦斯登+2%。 ✦國際觀光收入及支出概況 2022年多數旅遊目的地的國際觀光收入有明顯增長,甚至高於入境旅客人次的成長率。主因為旅客停留時間變長,導致每趟旅行平均支出增加,旅客願意在目的地花費更多,部分也因為通貨膨脹,致使旅行成本有所提升。在2022年前10至12個月,部分旅遊目的地觀光收入高於疫情前的水準,包括土耳其+40%、羅馬尼亞+25%、墨西哥+13%、葡萄牙+15%,拉脫維亞+14%、巴基斯坦及摩洛哥+6%和法國+1%。 出境旅遊方面,在2022 年前10至12個月,來自主要客源市場的國際支出表現相當強勁。相較於2019年,法國僅少了4%、德國少8%、意大利和美國分別僅少10%及15%。其中也不乏成長強勁的新興市場,包括卡達上升29%、印度增加10%和沙烏地阿拉伯提升7%。 ♦產業指標概況——國際航空於2022年1月至11月持續復甦 ✦航空客運量(Air passenger traffic)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調查,與2021年同期相比,2022年1月至11月的航空客運收益(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ers, RPKs)成長超過一倍(+164%)。 主要國際航線表現持續強勁,已接近疫情前水準。截至2022年11月,國際航空客運量已恢復至2019年的61%,與2022年全年度國際旅客人次的復甦程度相近 (63%)。 與2021年相比,亞太地區正因取消旅行限制而加速復甦中,國際RPKs成長375%。 截至2022年11月,全球各區的國際航空客運收益與2021年同期相比,表現如下:歐洲+144%、中東+173%、北美+141%、拉丁美洲+134%、非洲+86%。若與2019年同期相比則為:北美-22%、歐洲-25%、中東和拉丁美洲-28%、非洲-36%、亞太地區-70%。 IATA數據顯示,在2022年前11個月,大部分國家的國內主要市場皆可見國內RPKs的強勁成長,其中澳洲+114%、日本+84%、印度+68%。然而中國2022年前11個月的國內RPKs則減少了54%,且較2019減少41%。 與 2019 年相比,2022年1月至11月的國內RPKs,歐洲-3%、北美-6%、中東-10%、拉丁美洲0%,顯已恢復至2019年的水準,美國-6%、巴西-5%,已幾乎復甦至疫情前狀態。 ✦航空運能(Air capacity) IATA指出,2022年1月至11月,全球國際航空運能(以可用座位公里數或最大運能衡量)較2021年同期成長90%,但仍比 2019 年低38%。其中,以歐洲-21%和美洲-23%的復甦最快。 IATA 數據顯示,截至 2022年11月,全球國內航空運能成長了7%,恢復至2019年的84%。 相較於2019年的國內航空運能,拉丁美洲提升2%、中東上漲4%已超過疫情前水準,而其他地區如北美-7%、歐洲-6%、巴西-1 %和美國-5%,仍在持續恢復中。 ✦ 住宿 依據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全球飯店旅館住房率在2022年已逐漸改善,從1月的43% 到12月已達57%,6-10月的住房率甚至達65%。 中東地區在12月的住房率達65%為最高,其次是歐洲58%、非洲 56%、美洲和亞太地區皆為54%。 以分區而言,2022年12月住房率最高的分區為南亞68%,東南亞、北歐和加勒比地區等三區均為 66%。 ♦ UNWTO觀光信心指數 UNWTO觀光信心指數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根據2023年1月的調查顯示,UNWTO觀光信心指數在2022年9 -12月間略有上升,在0到200的範圍內,UNWTO專家小組對2022年9-12月的評分為 123分,高於預期評分111分,反映2022年末產業界對觀光發展的信心提升。 超過一半受訪者認為2022年9-12月比預期好(46%)或更好(13%),而18%的受訪者認為沒有任何變化,約23%的人認為情況變得更糟。 2023年1-4月的信心指數預測值為119分,與2022年9-12月的111分相比更為樂觀,顯示專家小組對前景保持謹慎樂觀態度,全球局勢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狀態下,全球旅客仍有報復性的旅行需求。1-4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和南半球夏季時間,也是農曆新年和復活節等主要旅遊時段。約38%的專家認為1-4月間的觀光表現會更好,26%專家認為表現可能持平,20%認為可能更差。 中國為2019年全球最大出境市場,若中國取消與COVID-19相關的旅行限制,預計將帶動全球旅遊業復甦,尤其是亞太地區。專家指出,中國旅遊市場恢復的速度也與簽證發放、航班網絡重建和旅遊限制有關。截至2023年1月中旬,共有 32 個國家對來自中國的旅客實施了相關旅行限制,主要為亞洲和歐洲地區國家。 最新調查顯示,72% 觀光領域專家認為 2023 年的觀光表現將比2022年好或更好。 約20%專家認為將持平,只有8%的人認為2023年會比去年糟或更糟。大量的旅遊需求使觀光前景更為樂觀,尤其是來自美國、歐洲和中東市場的旅遊需求。以及重新開放的日本、韓國和中國等亞洲客源市場都將強化復甦力道。 然而,經濟、地緣政治和衛生健康方面的挑戰依然存在。專家表示,經濟環境仍然是影響國際觀光復甦的主要因素。全球通貨膨脹和能源價格居高不下,都導致交通和住宿成本上升。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與 COVID-19 相關的挑戰及勞動力短缺等,都是觀光復甦中面臨的挑戰。經濟因素預計導致旅客在2023年消費規劃更加謹慎,減少支出、縮短旅行時間、選擇離家更近的地方旅行。 國內旅遊將持續帶動觀光復甦,尤其是擁有龐大國內市場的旅遊目的地。 然而,49% 的專家認為這僅對復甦做出了部分貢獻(高於9月調查的42%),反映國際旅遊需求復甦的重要性。 國內旅遊是否帶動您所在旅遊目的地的觀光復甦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您預期國際觀光何時能恢復至疫情前的狀態?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約65%的專家(高於9月份的61%)認為國際觀光在2024年之前還無法恢復到 2019 年的水準,其中26%的專家認為要等到2025年或更晚。 有8%專家表示他們所在的旅遊目的地的國際觀光已經恢復至疫情前水準,32%的國際觀光表現尚低於2019年0%-20%,仍有很大的復甦成長的空間,尤其是亞太地區及非洲。 事實上,亞太地區有90%的專家認為可能在2024年或更晚才會恢復到2019年水準,其中有一半認為是2024年,其它的40% 則認會落在2025年或更晚。有64%的非洲專家認為是2024年或更晚。57%的中東專家有信心在2023年可以完全復甦。 您認為您國家的國際觀光什麼時候恢復至2019年水準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 2023國際觀光展望 ✦經濟展望 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UN DESA)的《2023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WESP)指出,受通貨膨脹、烏俄戰爭及糧食能源危機等衝擊影響,2023年全球經濟預估將成長1.9%,低於2022年的3.0%。2024 年全球經濟成長預計將上升至2.7%,但其中仍有貨幣政策改變、烏克蘭戰爭及可能中斷的供應鏈等影響因素。 2023年全球經濟發展遲緩,許多國家將面臨經濟衰退風險。美國、歐盟和其他已開發經濟體的前景疲弱,對全球其他經濟體產生負面影響。2023年美國GDP預估僅將成長0.4%,而2022年的成長率則為1.8%。即便歐盟境內國際觀光復甦帶動經濟成長,但2023年歐盟整體經濟預估僅成長0.2%,低於2022年的3.3%,歐盟境內許多國家也可能在2023年面臨經濟衰退的情況。 通貨膨脹使利率升高,但民眾實際收入仍低,導致許多國家消費者將減少支出,2022 年全球平均通貨膨脹率為9%。英國在2022年已呈現經濟衰退狀態,預估2023年GDP成長率為-0.8%。 中國在調整貨幣及財務政策、中止清零政策的情況下,2023年經濟成長預計將從2022年的3%提高到4.8%。雖然東亞的平均經濟成長較其它地區強烈,經濟復甦狀態仍不堪一擊。 ✦2023國際觀光展望及挑戰 經濟衰退、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和其他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疫情相關的健康挑戰及勞動力短缺等不確定性因素,都是影響2023年國際觀光復甦及旅客信心的關鍵。 由於旅客的旅遊需求偏好為離家近、露天活動、大自然、鄉村旅遊,國旅仍為整體觀光產業復甦中的重要角色。 UNWTO預測2023 年國際旅客人次可能恢復至疫情前的 80%-95%。UNWTO依據可能不斷變化的局勢和恢復速度,推估2023年2種可能的觀光發展情境,如下: 假設國際旅行在2023年幾乎完全恢復正常,包括本來2022年仍然關閉邊境的亞洲旅遊目的地和客源市場已完全開放,旅客信心大增,得以報復性旅遊,經濟發展遲緩的影響有限,地緣政治或整體衛生健康狀況幾乎沒有惡化,旅行限制也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全球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將恢復至2019年的95%。 假設亞洲旅行限制的解除速度較慢,包括某些旅遊目的地對來自中國的旅行限制更為嚴格,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更大,通膨情況持續和消費者信心下降導致購買力大幅下降,在這種情境下,2023 年全球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將比 2019年少20%。 2023年國際觀光情境推估(以全球入境國際旅客人次計)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全文資料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本文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2/04/18
2022年初全球觀光概況
2022年初國際觀光持續復甦中,但正共同面臨新的挑戰與不確定性 國際觀光概況: ✦全球國際旅客人次概況 2022年1月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較2021年1月成長130%,總共成長了1,800萬人次,但受Omicron變異病毒肆虐影響,與2019年1月相比仍減少了67%,比2021年第4季的-60%略為退步。 ✦各區國際旅客人次概況 2022年1月全球各區入境國際旅客人次較去年同期略有成長,與2019年1月相比,成長率概況如下:歐洲-53%、美洲-52%、中東-63%、非洲-69%、亞太-93%;若與2021年1月相比,成長率概況如下:歐洲+199%、美洲+97%、中東+89%、非洲+51%、亞太+44%。 2022年1月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以分區而言,與2021年1月相比,西歐+300%,但與2019年1月相比,成長率仍下降58%,加勒比地區-38%、南歐及地中海歐洲-41%。 2020年1月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以旅遊目的地而言,許多位於加勒比地區、亞太地區的小島或歐洲的小型旅遊目的地的表現較佳,如:(與2019年1月相比)安道爾-3%、阿爾巴尼亞-7%、多明尼加-11%、塞爾維亞與馬爾地夫皆為-13%、保加利亞與庫拉索皆為-20%、薩爾瓦多-19%、賽席爾-27%、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2%、土耳其-16%、墨西哥-24%。 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入境國際旅客人次(按月計)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 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國際觀光產業復甦中的危險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攻勢正造成巨大的人類悲劇和苦難,影響數百萬人的生活,也對國際觀光復甦影響重大,重創旅客對國際旅行的信心,對於剛開始重新開放國際觀光、但傾向於避開風險的美國及亞洲客源市場影響甚鉅,特別是飛往歐洲的旅行。即便現在評估這項軍事入侵對國際觀光的全面影響還為時過早,UNWTO仍整理以下要點做為參考。 烏克蘭及俄羅斯關閉領空、許多歐洲國家禁止俄羅斯航班進入其領空等,都已深深影響歐洲境內的旅行。根據Eurocontrol,截至 3 月 23 日,圍繞烏克蘭的來回航線影響了該區域的交通流量,飛越鄰國摩爾多瓦共和國的航班停止,飛越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邊境附近的航班也中斷。亦導致歐洲和東亞之間的長途航班繞道,因此將拉長飛行時間,旅行成本也會更高。 俄羅斯及烏克蘭2國在2020年的國際觀光支出共占全球的3%,意謂著若衝突持續延長,全球將損失至少140億美元國際觀光收入。俄烏2國的入境國際觀光客占全歐洲的4%,國際觀光收入占歐洲總收入的1%。 俄羅斯與烏克蘭國際觀光支出於全球總國際觀光支出占比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俄烏2國的觀光市場不僅對鄰國而言相當重要,對歐洲充滿陽光與海的旅遊目的地及小島也同樣重要。俄羅斯在疫情間,對長程的旅遊目的地如馬爾地夫(旅客人次從2019年的5%成長至2021年的17%)、賽席爾(從3%成長至17%)、斯里蘭卡(從5%成長至9%)等目的地都有一定的重要性。 儘管目前影響的程度尚難以評估,但是從航班搜尋及航班預訂量來看,自俄國入侵烏克蘭當天2月24日起,航班需求逐漸下降,但3月初開始出現回升。目前的數據尚無法判斷旅客是否會因價格上漲而影響消費行為,或因此選擇更安全或離家更近的旅遊目的地等相關反映,仍有待觀察。 可以確定的是,這項軍事入侵會對已經深具挑戰的經濟現況增加更大的壓力,逐步降低消費者信心及投資的不確定性。這些不利的經濟因素包括油價飆升、通貨膨脹、升息、供應鏈持續中斷等,將影響旅行需求。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是主要商品出口國,這場衝突已導致能源和食品等商品價格上漲。這場衝突持續的長度及程度仍牽動著未來國際觀光的走勢。 近期油價飆升(原油價格從 2020 年的每桶 40 美元上漲至 2022 年 3 月的 100 美元以上,為 10 年來最高),以及通貨膨脹,使交通和住宿變得更加昂貴,並影響消費者購買和儲蓄意願。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可能比戰爭前的預測低1%。今年年初就已經很高的通貨膨脹率可能至少再高出2.5個百分點。價格衝擊,尤其是對食品和能源的衝擊,可能會擾亂全球商品和服務的生產並加劇貧困。 這一預測與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 對戰爭與全球經濟復甦的潛在影響分析一致,UNCTAD將2022 年世界經濟成長的預測值從3.6%下調至2.6%,並提到發展中國家最容易因此受影響。 為遏止通膨飆升,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The Federal Reserve)於2022年3月16日宣布升息0.25%,這是自2018 年以來首次上調,並預計到年底將升至1.9%。在應對通膨的同時,這也會使信貸變得更加昂貴,影響消費和投資需求。 UNWTO雖暫未修改已發布的2022年前景推估值 (國際旅客人次較2021年成長30%至78%,較2019年減少50%至63%),但仍深受全球健康、政策、地理政治及經濟因素影響。 截至2022年3月24日,全球已有12個旅遊目的地取消所有COVID-19旅遊相關限制,各地的旅遊限制也持續放寬中。然而,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入侵、充滿挑戰的經濟環境、仍在實施中的旅遊限制和尚未平息的疫情,都對國際觀光復甦形成重大影響。確保疫苗平均分配、各國合作建立具一致性的旅行規範及安全衛生協議等,仍是安全重啟國際觀光、恢復消費者信心的關鍵。 . 2019-2021年俄羅斯旅客占比最高的旅遊目的地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Barometer ♦產業指標概況-雖受Omicron病毒影響,國際航空復甦成長強勁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指出,2022年1月的全球航空客運收益(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ers, RPKs)與2021年1月相比成長82%,國際航空客運量與2021年同期相比成長166%,受Omicron病毒影響,較2021年12月的+182%略為退步,若與2019年同期相比,國際航空運量則減少62%,與國際旅客人次下降幅度(-67%)略同。 就區域而言,2022年1月國際航空客運收益,與2021年同期相比,歐洲+225%、拉丁美洲+157%、北美洲+149%、中東+145%、亞太地區+124%、非洲+18%;若與2019年同期相比,拉丁美洲-45%、歐洲-47%、北美-48%、中東-56%、非洲-62%、亞太地區-88%。 以國旅而言,主要國旅市場的表現各異,日本+107%(與2019同期相比-44%)、美國+98%(與2019同期相比-18%)、巴西+36%(與2019同期相比-6%)、澳洲+33%(與2019同期相比-58%)、俄羅斯+24%(與2019同期相比+34%)、中國0%(與2019同期相比-38%)、印度-18%(與2019同期相比-49%)。 IATA指出,經過2年最嚴峻的狀態,疫情已開始逐漸改善,也意謂著第一季之後的樂觀前景,然而,東歐的衝突與通貨膨脹的壓力又為觀光復甦帶來風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響東歐、甚至其他地區。2021年,烏克蘭市場占歐洲航空運量的3.3%、占全球航空運量的0.8%,而俄羅斯的國際航空客運量占歐洲航空運量的5.7%(不含俄羅斯國內航空運量),佔全球航空運量的1.3%。關閉領空已造成部分航線改道或班機取消,影響範圍主要為歐亞間的航線,也同時影響亞洲與北美航線。2021年亞洲與北美間的國際航空客運量約占3.0%,歐亞間的國際航空客運量占4.5%。此外,油價上漲同時也增加了航空成本的壓力。 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的資料顯示,2022年1月全球國際航空運能,較2019年同期減少49%,比2021年12月的-38%略為退步。2022年1月國內航空運能,與2019年同期相比,減少17%。 ForwardKeys的資料指出2022年1月1日至3月12日間的國際機票預訂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50%,以出發地統計而言:亞太地區-88%、非洲及中東皆為-46%、歐洲-37%、美洲-30%;其中,加勒比地區-25%、中美洲-21%,已出現復甦跡象。以國家來看,最多的出境航空預訂來自美國(-21%),特別是飛往中美洲(+17%)、墨西哥(+14%)及加勒比地區(-4%)的航班預訂。美國旅客前往南亞的預訂與疫情前相比也成長7%,其中南亞表現最好的旅遊目的地為馬爾地夫(+122%)及印度(+10%)。歐洲前往加勒比地區的航班預訂量也比2019年同期成長3%。 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2022年2月全球旅館住房率為51%,較1月的43%更為提升,各區的住房率分別為:中東64%、美洲56%、非洲48%、歐洲47%、亞太地區46%。分區的住房率,以加勒比地區63%及北歐60%表現最好。 全文資料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本文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2/03/19
2021年全球觀光整體概況&2022年觀光展望
2021年國際旅客人次成長4%,但仍比疫情爆發前少了72% 國際觀光概況: ✦全球國際旅客人次概況 2021年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共4.15億,較2020年微幅成長4%,成長約1,500萬人次,與2019年疫情爆發前的相比仍減少72%,只比2020年的入境旅客成長率-73%多成長一點點。 隨著疫苗覆蓋率上升、許多旅遊目的地取消、放寬旅遊限制,旅客信心提升,國際觀光在2021下半年溫和反彈,上半年的國際旅客人次約有1.17億(28%),而下半年有2.98億人次(72%),第3和第4季的國際旅客人次與2019年同期相比減少62%。 根據UNWTO的COVID-19旅遊限制報告,徹底關閉觀光邊境的國家數從2021年6月的63個下降至11月的46個,為疫情爆發以來觀光邊境開放程度最高的時刻。 儘管全球整體觀光復甦有所進展,但復甦的速度仍然相當緩慢,且全球各區的旅遊限制、疫苗施打率及旅客信心都相當不平均。 ✦各區國際旅客人次概況 2021年國際觀光表現最好的地區為美洲及歐洲,而加勒比地區是表現最好的分區。 2021年全球各區入境國際旅客人次較去年同期略有成長,與2019年相比,成長率概況如下:歐洲-62%、美洲-63%、非洲-74%、中東-79%、亞太-94%;若與2020年相比,成長率概況如下:歐洲+19%、美洲+17%、非洲+12%、中東-24%、亞太-65%。 2021年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以分區而言,加勒比地區表現最佳,與2019年相比,減少37%,與2020年相比,成長了63%。其他分區與2020年相比,南地中海歐洲+57%(與2019相比-54%)、中美洲+54%(與2019相比-56%)、北美+17%、中東歐+18%。 ✦國際觀光收入及支出概況 2021年國際觀光收入初步預估約有7,000-8,000億美元,較2020年的5,360億美元進步。在較大型的旅遊目的地中,墨西哥和土耳其的觀光成長較佳,在2021年1至11月間,與2020年同期相比,國際觀光收入分別成長77%及103%,但若與2019年同期相比則仍減少22%及32%;法國比2020年成長18%,仍較2019年減少40%。歐洲其他旅遊目的地的表現略同,與2019年相比,克羅埃西亞-12%、比利時-30%、波蘭-37%、希臘-42%。 國際觀光收入的微幅成長與國旅的成長,帶動2021年與觀光直接相關的GDP提升,預估約有1.9兆美元,較2020年的1.6兆美元高,但仍遠低於疫情前的3.5兆美元。 部分國家的出境旅遊支出也有成長,其中法國在2021年11月間的國際觀光支出較2020年11月多出18%,但仍低於2019年35%;其他國家在2021年與2019年同期相比的國際觀光支出成長率如下, 比利時-28%(1-9月)、印度-44% (6月)、韓國-49% (11月)、卡達-2%(1-9月)、沙烏地阿拉伯-27%(1-9月)、奧地利-39%(1-9月)。 Top 15客源國-國際觀光支出成長率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產業指標概況-10月間國際航空旅行持續回升,但新的風險也隨之而起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指出,2021年的全球航空客運量與2019年相比下降59%,國際航空客運量與疫情前相比則減少76%,與國際旅客人次下降幅度(-72%)略同,其中,亞太地區的國際航空客運收益(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ers, RPKs)的下降-93%,跌落幅度最高,其他地區的成長率範圍均落在-72%至-65%之間。 國際旅行雖深受Omicron疫情影響,但因探訪親友的旅行(VFR)較具彈性,國際航空客運在2021年12月仍持續復甦中(與2019年同期相比-58%)。當然,IATA也指出若沒有Omicron病毒的出現,觀光產業的表現可以更好,2021年12月拉丁美洲的國際航空客運收益與2019年同期相比為-40%,歐洲及北美皆為-42% RPKs,非洲則受旅行限制影響而成長率僅有-62%。 國內航空客運帶動航空業復甦,2021年與2019年相比減少26%,美國受Delta變異病毒及近期的Omicron病毒影響,減少了24%,中國則一度在4、5月間超越疫情前的表現,但後續因零星的疫情爆發而提升旅遊限制,與2019相比,減少24%,巴西-27%、印度-42%、澳洲-62%、日本-58%。 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的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航空客運量總數達23億人次,較2019年前減少49%,比2020年的-60%略有成長。呼應IATA的數據,國內航空運能(-19%)比國際航空運能(-65%)復甦更快。整體而言,2021年的乘客運載率(passenger load factor)為68%,2019年為82%。 ForwardKeys的資料指出2021年間的國際機票預訂量與2019年相比下降69%,以出發地統計而言:亞太地區-95%、非洲及中東皆為-63%、歐洲-62%、美洲-52%;其中,加勒比地區-39%、中美洲-38%,已出現復甦跡象。以國家來看,最多的出境航空預訂來自美國(-42%),特別是飛往墨西哥(+7%)及加勒比地區(-6%)的航班預訂,也有許多來自歐洲的旅客前往加勒比地區的島嶼,如德國(-39%)、英國(-36%)、法國(-17%)。 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全球旅館住房率在2021年間持續提升,各區的住房率分別為:中東62%、亞太地區及美洲皆為53%、非洲46%、歐洲43%。分區的住房率,以加勒比地區61%,及南亞60%表現最好。 ♦ UNWTO觀光信心指數[1] UNWTO觀光信心指數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根據2022年1月份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UNWTO觀光信心指數較上一次的調查結果略為下降,2021年9-12月的表現分數為75分,低於原本預測的84分,主要受11月底的Omicron變異病毒影響。超過半數的專家認為這段期間的表現比預期糟(31%)或更糟(25%),17%的專家認為沒有改變,只有27%專家認為表現更好了。 專家認為,雖然許多旅遊目的地的休閒旅遊已開始逐步復甦,但商務旅行仍大受影響,較大型的國際活動如2021年11月於格拉斯哥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或是2020杜拜世博雖能順利進行,但有更多大型活動、會議受疫情影響而取消或延期。人才及技術短缺將是重啟觀光的主要挑戰之一。 受Omicron病毒影響,53%的專家認為2022年1-4月的表現較前4個月糟或更糟,觀光信心指數71分。 UNWTO專家小組調查中顯示,61%觀光領域的專家皆認為2022年的觀光表現將比2021年更好,26%認為表現持平,12%認為可能變糟。多數專家預期2022下半年國際觀光將能反彈,他們相信隨著疫苗覆蓋率上升,越來越多目的地開放國際觀光,可望延續2021年的復甦成長。然而,有越來越多專家認為2023年才能迎來觀光反彈,反映了2022年初即面臨Omicron疫情挑戰的現況。 您認為您的國家何時開始出現國際觀光反彈?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專家表示,旅遊限制仍是影響國際觀光復甦的主因,其他如防止病毒傳播速度太慢、經濟環境等皆衝擊著消費者信心。儘管為促進安全旅行而推動了「歐盟數位COVID證明」,各國間缺乏統一的協議及旅遊限制仍然是國際觀光復甦的阻礙。 影響國際觀光復甦的主要因素為何?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有越來越多國家已經開放或宣布即將開放已施打疫苗的遊客入境,部分國家也開放已施打疫苗的旅客入境不需提供COVID-19陰性證明,包括摩洛哥、澳洲、菲律賓、泰國、紐西蘭等,可望帶動觀光復甦並減少旅行花費。 專家表示,2022年的旅遊趨勢包括:離家近的國內旅遊、露天活動、親近自然的旅遊產品、農遊等與永續、真實及對環境負責的旅遊經驗,皆為近期消費趨勢。另外,因疫情充滿不確定性而導致最後一刻預訂行程的趨勢也將在2022年持續發生。其他如拜訪親友的旅行、偏好自由行(FIT)及追求身心健康的觀光等趨勢也持續上升。 疫苗施打速度及範圍仍是專家們認為最能夠帶動觀光復甦的重要關鍵,其他如大幅放寬旅遊限制、各國間合作統一旅遊協議、更清楚的旅遊資訊等都能幫助國際觀光復甦。 哪些是能夠有效促進國際觀光復甦的主因?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64%專家預期國際觀光要在2024年或更晚後才能恢復至疫情前的程度,比上次調查只有45%提升更多。若以地區而言,亞太地區認為要2024或更晚後國際觀光才能復甦的占比為80%,歐洲專家則有60%的人持相同意見。 國際觀光何時能恢復至2019年疫情爆發前的發展程度?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 2022年,另一個充滿挑戰的一年 2022年初,新一波Omicron變異病毒肆虐,部分國家恢復旅遊限制,再次重創觀光復甦及旅客信心,但Omicron病毒影響範圍可能有限,因確診病例已開始逐漸下降,可望提高消費者信心、放寬旅遊限制,並看好復活節假期間的旅遊需求爆發。 2022年的旅遊需求亦將深受經濟因素影響,尤其最近油價上升(從2020年的每桶布侖特原油40元美金上升至2022年初的90元美金),以及通貨膨脹、可能上升的利率、與國際供應鏈中斷等因素,都將造成住宿與交通支出上升,供應短缺,並使消費者購買力及存款面臨壓力。 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月發布的國際經濟展望,最新的前景推測也反映了經濟環境充滿挑戰的現況,指出今年全球經濟成長較溫和,在2021年成長5.9%後,下調2022年的成長值為4.4%。 儘管2021年國際觀光有了明顯的進步,但世界各地的疫苗接種率參差不齊,截至2022年1月31日止,全球約58% 的人口接種了COVID-19疫苗,但疫苗分配不均,歐洲和亞洲接種疫苗的人數比例達到65%,而非洲仍為14%。 整體而言,全球COVID-19疫苗分配不均、亞太地區關閉國際觀光邊境國家比例高、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都將深深影響全球政經局勢以及歐洲及全球觀光。 從好的方面來看,許多目的地和市場預測將持續復甦,正如UNWTO最新的2022年前景推估和專家小組的調查所顯示,越來越多旅遊目的地正開始開放國際旅行,並放寬已接種疫苗者的旅遊限制。此外,2020年和2021年的防疫及應變的經驗也將加強復甦,並釋放大量被壓抑的旅遊需求。 確保疫苗平均分配、各國合作建立具一致性的旅行規範及安全衛生協議等,仍是安全重啟國際觀光、恢復消費者信心的關鍵。 UNWTO推估了2022年2種可能的觀光發展情境,如下: 1. 情境一:假設旅客信心及疫情平穩,全球疫情沒有重大的再次爆發,經濟環境的影響較小,如只有通貨膨脹的狀況,2022年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將恢復至2019年的50%,較2021年成長78%。 2. 情境二:假設疫情回穩速度緩慢、各國持續實施旅遊限制,且經濟環境影響較大,包括油價持續上升等相關因素,2022年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將較2021年成長30%,與2019年疫情前相比仍減少63%。 2022觀光情境推估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全文資料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本文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1/12/29
2021年第3季全球觀光整體概況
♦國際觀光第3季出現好轉,但觀光復甦之路仍充滿不確定性 國際觀光概況: ✦全球國際旅客人次概況 經過2021年上半年衰弱的發展後,國際觀光在北半球夏天旺季出現適度的成長,帶動全球第3季整體觀光表現,成長主要來自於歐洲,入境旅客人次與2019年同期相比減少53%。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在7-9月間較2020年成長58%,但若與疫情前相比則仍下降64%。其中8月及9月的國際旅客人次與2019年同期相比皆為-63%,是疫情爆發以來表現最好的時刻,成長主因源自於疫苗覆蓋率提升旅客信心,許多旅遊目的地放寬旅遊限制,且旅客抑制已久的旅遊需求釋放。 整體而言,2021年1-9月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與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20%,但若與2019年疫情爆發前相比仍減少76%。 根據最新UNWTO數據,2021年國際旅客人次與2019年相比,將落於-70%至-75%間,與2020年的下降程度略同。 ✦各區國際旅客人次概況 2021年1-9月全球各區入境國際旅客人次較去年同期略有成長,與2019年同期相比,成長率概況如下:美洲-65%(與2020年同期相比成長1%)、歐洲-69%(與2020相比-8%)、非洲-77%、中東地區-82%、亞太地區-95%。 以分區而言,加勒比地區表現最佳,2021年1-9月間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較2020年同期成長55%,但若與2019年同期相比,仍減少38%。與2020年同期相比,南歐及地中海歐洲也出現31%成長,北美則成長3%。 加勒比地區、南亞、以及南歐、地中海歐洲的部分國家,在第3季的國際觀光表現已恢復到接近疫情前、甚至超越疫情前的盛況。 大型的旅遊目的地中,與2019年同期相比,第3季入境國際旅客人次表現相當好的國家為克羅埃西亞(-19%)、墨西哥(-20%)、奧地利(-23%)及土耳其(-35%);若以2021年1-9月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成長來看,與2020年同期相比,表現較好的國家包括:希臘(+89%)、土耳其(+88%)、澳門(+43%)、保加利亞(+42%)、瑞士(+30%)、墨西哥(+28%)、西班牙(+17%)、烏克蘭(+14%)都有2位數以上的成長。 ✦國際觀光收入及支出概況 UNWTO推估2021年國際觀光出口收益,因平均每趟旅程的消費提高,預計將從2020年的6,360億美元回升至7,000-8,000億美元,但仍不及疫情前2019年的1.7兆美元。 每一位入境旅客人次帶來的平均觀光收入從2019年的1,000美元提升至2020年的1,300美元,推測2021年將因抑制已久的強烈旅遊需求、較長的停留時間、以及更高的交通住宿花費而成長至1,500美元。 2021年的觀光直接貢獻GDP預計將達1.9兆美元,較2020年的1.6兆美元略有提升,但仍遠低於疫情前的3.5兆美元。 國際觀光收入與國際旅客人次的成長幅度略同,2021年第3季與2019年同期相比,墨西哥的國際觀光收入與2019年同期相同,土耳其則減少20%、法國-27%、德國-37%。 出境旅遊的統計數據也可見旅遊需求提升,2021年第3季的國際觀光支出與2019年同期相比,法國-28%、德國-33%、羅馬尼亞-7%、葡萄牙-17%、烏克蘭-21%。 ♦產業指標概況-10月間國際航空旅行持續回升,但新的風險也隨之而起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指出,2021年1-10月的全球客運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61%,10月份的國際與國內航空需求皆持續攀升、復甦,但仍不及疫情前的水準。2021年1-10月間的國際客運收益(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ers, RPKs)與2019年同期相比減少79%,與入境國際旅客人次表現略同(2021年1-9月與2019年同期相比-76%),與2019年同期相比,10月的RPKs下降66%。然而,因Omicron變種病毒的出現,許多國家又重新實施較嚴格的旅遊限制,年底前的國際觀光復甦勢必會受到影響。 與2019年同期相比,全球各區1-10月的國際航空客運收益表現如下:亞太地區-94%、中東-75%、歐洲及拉丁美洲皆為-72%、北美-70%、非洲-69%;10月的國際航空收益表現則為:歐洲-51%(因歐洲內部的客運量持續提升)、北美-57%、拉丁美洲-55%(特別歸功於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頻繁往來-9%)、非洲及中東皆為-60%(因旅遊限制放寬)、亞太地區-93%。整體而言,亞洲與北美間,以及亞洲與歐洲之間的長程航線仍大部分關閉。 1-10月間的國際航空復甦(-79% RPKs)遠遠落後國內航空復甦(-29%)。國內航空運量在8月因亞洲Delta變種病毒肆虐的關係表現略微退步(-32%)後,9月及10間仍持續成長(與疫情爆發前相比,分別為-24% &-22% RPKs)。就國家而言,與疫情前相比,俄羅斯8月份的國內航空客運成長24%表現最佳,美國-11%、巴西-16%、印度-27%、日本-49%。中國在第2季的國內航空表現也超過疫情前的程度,但第3季因陸續有疫情爆發而重新加強旅遊限制,澳洲也持續表現衰弱(-81%)。 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的資料顯示,2021年10月的全球國內航空運能比疫情前同期減少25%,表現較國際航空運能(-65%)佳。10月全球許多地區的國際航空運能,與疫情前相比都落在-40%以下,持續進步中。 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全球旅館住房率在10月間仍持續提升,2021年10月全球平均住房率為59%,表現較9月57%及8月55%更佳。10月各區的住房率分別為中東64%、歐洲及美洲皆為61%、亞太地區55%、非洲53%。10月份,全球各分區的住房率,以北歐68%、北美62%、南歐及地中海歐洲皆為62%、西歐60%等表現最好。 ♦ 2021年觀光前景仍然須謹慎以對 儘管國際觀光近期開始逐漸回升,但因全球疫苗分配不均,以及COVID-19新型變異病毒的出現,使得已經進行地很緩慢的觀光復甦之路岌岌可危,經濟壓力將深深影響旅遊需求,並加重近期油價上漲及通貨膨脹的現況。 根據最新UNWTO數據,2021年國際旅客人次與2019年相比,將落於-70%至-75%間,與2020年的下降程度略同。與UNWTO 5月預測的情境2狀況相近,請參考下圖。 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及2021觀光前景推估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安全地重啟國際觀光持續有賴各國間有效的合作溝通、確保全球疫苗分配平均、建立標準化的安全旅遊協議並提升消費者信心。在新的病毒出現,且部分地區確診病例開始攀升的此刻更顯得重要。 ♦ 2020年國際觀光支出與收入Top 10國家 COVID-19對全球各旅遊目的地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改變了疫情前的旅遊目的地及客源市場排名。下表為2020年前10名國際觀光支出與收入國家名單,只是許多國家提供的數據不完整,因此仍須謹慎解讀排名的變化。 2019-2020國際觀光收入與支出前10名單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2020年國際觀光收入排名中,美國以761億美元持續排名第1,法國則以330億美元排名第2,澳洲則從第8名上升至第3名,德國從第9名上升至第4名,第10名的奧地利則從2019的第18名上升了8個名次。相較之下,泰國則因2020年嚴格的旅遊限制而排名下降,西班牙也從2019年的第2名滑落至第7名,國際觀光收入下降77%,為前10名中下降幅度最大的國家。 在國際觀光支出的部分,即便有大幅度的下降,中國、美國及德國則持續名列前3,儘管韓國實施嚴格的邊境管制,仍然從第9名上升至第6名,最值得注意的是,比利時從2019年的第20名上升至第7名,印度也從第15名上升至第8名。 ♦ 2021年11月,徹底關閉邊境的旅遊目的地降至疫情爆發以來最低的數字 2021年2月,徹底關閉邊境的旅遊目的地從2020年11月的59個(占18%全球入境國際旅客人次)上升至69個(占34%全球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在北半球夏季時,許多國家紛紛重新開放國際旅遊邊境,徹底關閉邊境的目的地數量從6月的63個(占25%全球入境國際旅客人次)下降至11月的46個(占17%全球入境國際旅客人次),為疫情以來最低的數字。 全球旅遊限制程度概況(2020年4月- 2021年11月)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儘管國際觀光於2021年第3季出現穩定成長,但近期出現的Omicron變異病毒很可能再次重創2022年初的觀光復甦,目前已有部分國家重新實施旅遊限制,或限制特定地區旅客入境。 2021年11月,全球各區徹底關閉邊境的旅遊目的地皆下降,中東只剩下2%、非洲及歐洲也僅有3%、美洲則有4%的目的地徹底關閉邊境。相較之下,亞太地區則從6月的65%下降至11月仍有58%的旅遊目的地全面關閉邊境,亞太地區依舊是全球各區中,徹底關閉國際觀光邊境比例最高的地區。 全球各區徹底關閉邊境的旅遊目的地(2020年4月- 2021年11月)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UNWTO最新的旅遊限制報告請參考:https://www.unwto.org/covid-19-travel-restrictions 全文資料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本文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1/12/10
2021年6-8月全球觀光整體概況
♦ 國際觀光因疫苗覆蓋率提升與國境逐步開放,6-7月間略微復甦 國際觀光概況: ✦全球國際旅客人次概況 2021年1-7月入境國際旅客人次較2019年同期減少了80%,損失6.77億人次,較2020年同期下降40%,損失1.1億人次。儘管2021年初國際觀光表現較差,6-7月間開始出現些微進步,主要因許多旅遊目的地開始開放國際觀光(主要多在歐洲及美國),疫苗覆蓋率提升,針對已施打疫苗的旅客放寬旅遊限制,消費者信心逐漸提升,歐洲及許多地區都逐步恢復安全移動等因素。 整體而言, 與2019年同期相比,7月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67%,較6月的-77%表現更好,意謂著7月間有5,400萬人次的國際旅客,勝過2020年7月的3,400萬人次,但仍與2019年的1.64億人次有相當大的差距,無論如何,2021年7月的國際旅客人次為自2020年4月以來表現最好的月份。 即便國際觀光與2020年相比已開始出現些許進步,但仍低於2019年的觀光表現,9月UNWTO專家小組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的專家認為2022年可望因抑制已久的旅遊需求迎來復甦,復甦時間點預計落在第二季與第三季,三分之一的專家認為復甦點會落在2023,約半數專家認為要恢復到2019年的觀光表現需等到2024年或2024年以後。 ✦各區國際旅客人次概況 2021年1-7月全球各區入境國際旅客人次與2019年同期相比,成長率概況如下:亞太地區-95%、中東地區-82%、歐洲&非洲-77%、美洲-68%。 加勒比地區、非洲、亞太地區的小島,以及部分歐洲小景點在6-7月間的國際觀光表現良好,部分地區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接近、甚至超過疫情前的程度。 1-7月間以分區而言,加勒比地區表現最好,與2019同期相比-52%,主要因有越來越多美國遊客前往加勒比地區、中美洲及墨西哥。若與2020年同期相比,加勒比地區、南歐及地中海歐洲都成長1%,是全球少數成長的分區。 出境旅遊在7月也出現些微復甦,全球較大的客源國法國,與2019年同期相比,國際旅遊支出成長率為-35%,美國則為-49%。 ✦國際觀光收入及支出概況 2020年的國際觀光收入較2019年減少64%,2021年1-7月間的國際觀光收入仍然衰弱,但6-7月間略有成長,更有少數地區的表現甚至超越2019年同期。在較大的旅遊目的地中,墨西哥6月的國際觀光收入與2019年同期略微持平,7月甚至較2019年7月成長3%,法國-34%,希臘-39%、土耳其-40%,較今年其他月份表現好。 出境旅遊的國際觀光支出在部分市場也略有進步,特別是歐洲及美洲。2021年7月與2019年同期相比,法國-35%、美國-49%、葡萄牙-25%、烏克蘭-35%,羅馬尼亞則與2019年同期略同。 ♦產業指標概況-7-8月國際航空旅行逐漸回升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指出,2021年1-8月的全球客運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63%,2021年1-8月國際客運收益(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ers, RPKs)與2019年同期相比減少82%,與入境國際旅客人次表現略同(-80%),與2019年同期相比,7月的RPKs下降74%,8月下降69%。因疫苗覆蓋率提升及北半球夏天旺季的關係,6-8月間的國際客運需求表現較佳。 與2019年同期相比,全球各區1-8月的國際航空客運收益表現如下:亞太地區-95%、中東-78%、歐洲-77%、拉丁美洲-75%、北美-72%、非洲-71%;8月的國際航空收益表現則為:歐洲-56%(因歐洲內部的客運量大為提升)、北美-59%、拉丁美洲-63%(特別歸功於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頻繁往來-14%)、非洲-59%、中東-69%(因旅遊限制放寬)、亞太地區-93%。 1-8月間的國際航空復甦(-82% RPKs)遠遠落後國內航空復甦(-31%)。國內航空運量在7月持續成長(-17% RPKs與疫情爆發前相比),8月則因Delta變種病毒的關係表現略微退步(-32%)。就國家而言,俄羅斯8月份的國內航空客運+32%表現最佳(更勝該國7月18%的表現),美國-13%、巴西-21%、印度-45%。然而,中國、日本及澳洲則因新起的確診案例而加強旅遊限制。 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的資料顯示,2021年7月的全球國內航空運能比疫情前同期減少19%,表現較國際航空運能(-57%)佳。7月國內航空運能與疫情前相比成長最顯著的國家為俄羅斯+18%。 根據ForwardKeys的資料顯示,2021年1月1日至8月31日的國際航空預訂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0%,以出境地區來看,亞太地區-97%、非洲及中東皆為-74%、歐洲-76%、美洲-66%。加勒比地區及中美洲有稍微復甦的跡象,根據航空預訂資料,未來的入境國際航空預訂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減少約46%及48%。大量來自美國的航班預訂持續成長,其中多以墨西哥及加勒比地區為旅遊目的地。 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全球旅館住房率在5-8月間逐步提升,2021年7月全球平均住房率為59%,表現較5月47%及6月53%更佳,但8月略為下降至55%。8月各區的住房率分別為歐洲及美洲皆為61%、中東56%、非洲46%、亞太地區41%。8月份,全球各分區的住房率,以北歐68%、北美63%、南地中海歐洲62%表現最好。 ♦ 2021年觀光前景仍然須謹慎以對 因疫苗覆蓋率提升及許多旅遊目的地重新開放邊境等因素,促進國際觀光於北半球夏天旺季時逐步重啟。現階段針對已施打疫苗的旅客放寬旅遊限制、以數位工具協助旅行安全,如「歐盟數位COVID證明」(EU Digital COVID Certificate)皆有助於觀光表現,並提升消費者信心。然而,雖然許多旅遊目的地在國際觀光上均有些微成長,但是距離國際觀光持續穩定成長甚至是完全復甦,仍有相當長遠的一段路。 Delta病毒及其他潛在變異病毒的爆發,以及全球各區疫苗分配不均的問題持續令業界擔憂。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根據Our World in Data,全球有46%的人口已施打至少一劑疫苗,然而在低收入國家中,至少施打一劑疫苗的人口比甚至低於3%。以區域而言,至少施打一劑的人口占比如下:歐洲57%(歐盟68%)、南美63%、北美58%、亞洲53%、非洲7%。全球僅有少數國家已施打2劑的人口超過70%,部分國家的施打進度相當緩慢。 此外,各國皆有不同的入境規定、且相關要求隨著疫情持續變動,缺乏統一且清楚的旅遊限制持續阻礙國際觀光的復甦,伴隨著油價上升、通貨膨脹等因素,皆衝擊著觀光復甦的進度。 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及2021觀光前景推估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最新的資料顯示,2021年的國際觀光發展將介於五月推估的情境1與情境2之間,主要因情境1推估國際旅遊於7月開始逐步開放,而事實上,於7月逐步開放國際旅遊的國家主要集中於歐洲及美洲地區,亞太地區多數旅遊目的地仍持續關閉觀光邊境,故全球旅客信心仍然有好有壞,旅遊需求依然有限。 就目前觀光統計數據顯示,觀光復甦持續有正面的發展,北半球夏季7月的觀光表現為自2020年4月以來表現最好的月份。雖然8月份的數據仍不完整,但就現有的數據而言,8月國際觀光仍持續成長,特別是歐洲國際觀光成長,預計2021年整體國際旅客人次仍將大大低於2019年的表現,但隨著疫苗覆蓋率提升、旅客信心成長及國際旅遊限制放寬,2021年國際觀光在未來幾個月將持續穩定成長。 UNWTO推測,2021年的國際旅客人次與2019年相比,將與2020年的表現略同,介於-70%到-75%之間,但成長路徑剛好相反,2020年由強勁的觀光成長開始,於疫情爆發後開始驟降,而2021年則是起於低點,終於逐漸成長的曲線圖。 在疫苗覆蓋率逐漸提升的情況下,安全且可信賴的重啟國際觀光持續有賴各國間有效的合作溝通,以建立標準化的安全旅遊協議並提升消費者信心。 ※更多旅遊目的地相關資訊可以參考UNWTO/IATA Destination Tracker:https://www.unwto.org/unwto-iata-destination-tracker ♦ UNWTO觀光信心指數[1] 觀光信心指數呈現些微成長,但前景預估仍充滿不確定性 根據9月最新的UNWTO專家小組調查,2021年5-8月的UNWTO觀光信心指數出現小幅成長,評分為78(仍低於中間值100),與4個月前的預測值75相近,超過半數的專家認為5-8月的表現比預期「更糟」(25%)及「糟」(31%),而31%的專家認為觀光表現更好了,12%認為現況並無改變。 60%的專家認為2021年入境觀光概況並無明顯改變,40%的專家則認為已開始回升。就區域而言,亞太地區並無任何改變,歐洲及美洲認為表現回升與無改變的皆有,中東地區整體而言,回覆正向。 雖然許多旅遊目的地已放寬旅遊限制,旅遊需求仍然因許多旅遊目的地持續關閉而成長有限,亞太地區因Delta病毒及新變種病毒肆虐,而恢復旅遊限制。各國入境需求不盡相同,且隨時在變動,且全球疫苗覆蓋率分布不均,部分專家表示,在旅遊限制一直變動的狀態下放寬旅遊限制,使旅客偏好國內或鄰近區域內的旅遊,長程旅遊仍不在旅客考量範圍。休閒旅遊已開始復甦,但商務旅行、會展產業仍然大受影響。 2021年9-12月的觀光預測因疫情持續的關係仍充滿不確定性,53%的專家認為表現可能會「更糟」或「糟」,只有31%的專家認為年底前的表現會「更好」。整體而言,9-12月的預測值評分為84(高於5-8月的78),雖然預測值仍低於中間值100,反映出在充滿不確定的前景中,消費者信心逐步提升的現況。 各區域專家對9-12月觀光表現將越來越好的占比如下:中東71%、非洲43%、美洲42%、歐洲28%、亞太地區14%。 58%專家認為目前疫苗覆蓋率已開始對國際觀光復甦有所貢獻,然而,真正推動國際觀光復甦仍有賴於疫苗覆蓋的速度、範圍、以及有效性。專家建議,提升疫苗覆蓋率的同時,各國也應合作建立標準化的健康與安全協議,包括檢測、疫苗證明、可信賴的數據及基於事實的溝通。主要客源市場及旅遊目的地的疫苗覆蓋率持續提升,是放寬旅遊限制、提升旅客信心及旅遊需求的關鍵。 您認為目前疫苗覆蓋率的提升是否有效重啟貴國的國際觀光?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值得關注的正面消息,美國將解除針對來自33國的航空旅客限制,於11月開放給已完整施打疫苗的旅客入境,(33國包括中國、印度、巴西及大多數歐洲國家),預期將刺激許多旅遊需求。此外,2020杜拜世博(從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也可望以全球性活動帶動國際旅遊。 國內旅遊在許多旅遊目的地持續帶動觀光復甦,有越來越多專家強調(從5月的32%,提升到9月的50%)國內旅遊在國際旅行仍有許多限制的此刻,對觀光復甦的貢獻具相當程度的重要性。但在許多地方國旅只能彌補部分國際觀光的損失,且有部分國家仍受疫情影響,持續有宵禁、封城等防疫措施。 國內旅遊對具大型國旅市場的觀光復甦有顯著貢獻,如中國在2021上半年就有超過19億的國旅次數,為2020年的2倍;西班牙在7月分則統計到1,490萬國旅過夜數,超過2019年7月的1,480萬國旅過夜數。 國內旅遊帶動貴旅遊目的地的觀光復甦嗎?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根據UNWTO專家小組調查結果,多數專家認為旅客即將釋放壓抑已久的旅遊需求,且隨著疫苗覆蓋率提升,更多旅遊目的地將逐步開放,可望繼續強化國際觀光於2021年5-7月間的微幅成長,預期2022年國際觀光將持續回升,時間點預計落在第2季與第3季,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專家認為復甦點會落在2023年。 預期貴國何時國際觀光將開始回升?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專家小組認為阻礙國際觀光復甦的因素包括旅遊限制、防止病毒傳播速度太慢,此外,儘管歐盟推動「歐盟數位COVID證明」已經上路,各國間仍缺乏標準化的協議及相關措施,這些都是重建旅客信心,有效推動國際觀光復甦的阻礙。 阻礙國際觀光復甦的主要因素為?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因此,專家小組建議取消主要的國際旅遊限制、更快速且全面的疫苗覆蓋率、各國間整合統一的旅遊協議等,是推動國際觀光復甦的首要之務。 有效使國際觀光復甦的主要因素為?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何時才能恢復至2019年的觀光表現,半數的專家認為需等到2024年或2024年以後,但認為在2023年可望恢復至疫情前狀況的占比出現微幅上升,從5月的37%,上升至43%。以地區而言,60%亞太地區的專家都認為恢復至疫情前的觀光表現要等到2024年或2024年以後,歐洲則有半數專家認為是2023年,中東的專家則最為樂觀,多數人認為2022年即可復甦。 國際觀光預期何時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的狀態?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1] 觀光信心指數(The UNWTO Confidence Index)是由UNWTO專家小組自2003年四月起,每四個月依全球觀光表現及經濟走勢進行評估,專家小組成員將針對各地前四個月的觀光表現及未來四個月的預測給予評分。評分標準為「0」更糟、「50」糟、「100」持平、「150」好、「200」更好。平均每次有近300位專家進行評估。 資料來源:UNWTO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1/08/20
WTTC 2021 旅遊與觀光經濟影響&趨勢報告
♦ 2020 vs. 2019 全球旅遊與觀光產業整體經濟概況 1. 旅遊及觀光經濟概況 ✦ 2000-2020經濟影響時間表 ✦ 產業概況 2020年國內旅遊支出下降45%,而國際旅遊支出則因至今仍持續進行中的各項旅遊限制而史無前例地下降了69.4%,導致國內旅遊支出比例從2019年的72%上升至2020年的82%。同時,2020休閒支出下降49.4%,商務支出則下降61%。 2. 旅遊及觀光產業就業概況 在2020年疫情爆發之前,旅遊及觀光為全球最具勞工多樣性的產業之一: 全球旅遊及觀光產業女性就業比例佔54% 女性就業人數為其他產業的2倍 旅遊及觀光業僱用青年勞工比例較整體經濟雇用青年比例高 2020年旅遊及觀光產業流失了6,200萬份工作,較前一年減少18.5%,全球僅剩下2.72億人口就業於該產業,且觀光產業中有80%的企業為中小型企業,在疫情下深受重創,進一步影響女性、青年及弱勢團體的就業權益。根據聯合國女性報告(UN Women report),40%的職業女性任職於深受疫情重創的產業,而男性則佔36.6%。此外,在疫情爆發前,在正式聘僱外,女性較男性多做了3倍以上的無薪工作,在疫情中情況將更為嚴重。 觀光產業的就業損失持續威脅全球,各國政府的補助振興方案暫時讓上百萬勞工持續就業於旅遊及觀光業,但在產業未能完全復甦之前仍岌岌可危。 3. 全球概況 ✦ 2019年全球各區旅遊及觀光GDP&就業人口比例概況 ✦ 2020年全球各區旅遊及觀光GDP&就業人口比例變化情形 ✦ 2019與2020年全球各分區旅遊及觀光GDP變化情形 ✦ G20國家旅遊及觀光產業概況 ♦ 觀光復甦之路中的未來趨勢 就旅客需求而言,COVID-19正在改變旅客偏好及行為,旅客偏好轉為比較熟悉、可以預測、可以信任且相對低風險的旅行。國內及區域間的旅行、行前大量搜尋及計畫,以及戶外旅行等將是近期內的主流趨勢,許多觀光企業及旅遊目的地也已經正在逐漸適應新趨勢。主動溝通將是刺激旅客需求的關鍵。雖然目前尚不能確定這個趨勢會持續多久,對旅遊及觀光產業而言,這是一個和在地社群共同合作,重新思考、轉變目前主流商業模式的特別機會。 健康與安全是後疫情時代中最重要的關鍵。在短中期內,消費者行為的主要考量將會是個人化體驗、擔心入境規範改變、身體距離規範的考量、擁有彈性取消的政策與否。企業必須和相關產業鏈成員更密切合作,特別是員工及供應商,以確保成員間處於準備好的狀態,且能夠實行具共同目標的協議,在這樣的背景下,旅客與企業員工、商家、供應商、其他遊客以及當地社區間的信任將是觀光復甦的關鍵。 COVID-19疫情刺激並驅動了觀光產業創新、整合新科技的需求。在「居家」的過程中,數位化及線上購物急速竄起,消費者期待以零接觸的科技為首要條件,以獲得安全、無縫旅行的經驗。觀光產業的衝擊創造了創新的潮流,數位創新讓觀光產業有了成長的機會,但過程中仍須留意員工及在地社區必須同時一起學習成長。 從廣泛的失業率、反種族主義運動到自然棲息地的恢復等運動,世界已有能力創造社會、環境和制度的永續性。大眾對野生動物市場和盜獵的認識提高,促進保護野生動物和生物多樣性。企業和政府在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及包容性等面向都面臨越來越多的審視與關注。觀光產業也應把握機會一起進行改革,一起為未來世代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國際間更高度的合作是觀光產業生存的關鍵,所有利害關係人應共同合作減輕旅客各項旅行限制負擔。 儘管國內旅行及區域間的旅行已開始復甦,重新開啟國際旅遊才能夠真正使觀光產業復甦,國際架構下的檢測及數位健康護照將是短中期內的關鍵。 ※全球各區概況請參見區域趨勢專區 ※WTTC- Travel and Tourism Economic Impact 2021-Global Economic Impact & Trends 2021報告書全文請參考WTTC官網:https://wttc.org/Research/Economic-Impact 全文圖片及資料來源:WTTC- Travel and Tourism Economic Impact 2021- Global Economic Impact & Trends 2021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1/07/01
2021年Q1全球觀光整體概況
♦2021年Q1國際旅客人次下降83% 入境觀光及國際旅客人次概況: ✦全球 在2020年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史無前例的下降了73%後,2021年1-3月入境國際旅客人次較前一年同期減少了83%,損失1.8億人次,(若與2019年同期相比則下降88%,損失2.65億人次)。 ✦各區 2021年Q1全球各區入境國際旅客人次成長率概況如下:亞太地區-94%、歐洲-83%、非洲-81%、中東地區-78%、美洲-71%。 2021年Q1亞太地區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成長率持續維持在下降約90%-100%左右。中歐及東歐、南歐及地中海歐洲、北美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則成長率低於-80%,加勒比地區則是下降最少的地區,約-60%。 僅有少數旅遊目的地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下降少於-50%,包括墨西哥、多明尼加、波多黎各、澳門、馬爾地夫、阿爾巴尼亞及保加利亞。 然而,國內觀光在許多大型市場仍持續成長,如中國與俄羅斯的國內航空已經恢復至疫情前的程度。 ♦產業指標概況-國際航空持續低迷,國內航空復甦中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指出,2021年3月國際客運收益(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ers, RPKs)因國際間的旅遊限制尚未放寬,與2019年3月相比下降89%。全球各市場3月的國際航空表現仍然低迷,3月各區的國際客運收益表現如下:亞太地區-95%、歐洲-88%、拉丁美洲與中東皆為-82%、北美洲-81%、非洲-74%。 根據IATA,2021年國內客運量因國旅復甦而有些微回升,與2019年3月相較成長率為-32%(2月為-51%),國旅市場復甦的主要國家RPKs成長率(與2019年3月相比)如下:中國-3%、俄羅斯+9%、美國-44%、澳洲-46%、日本-58%、印度-32%、巴西-54%。 根據ForwardKeys的資料顯示,2021年1月1日至5月28日的國際航空預訂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0%,以出境地區來看,亞太地區-99%、歐洲-90%、美洲-79%、非洲及中東皆為-84%。加勒比地區及中美洲有稍微復甦的跡象,根據航空預訂資料,未來的入境國際航空預訂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減少約55%及60%,其中來自美國的航班預訂量,特別是以加勒比地區為目的地的數量已接近疫情前的狀態。 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的資料顯示,2021年3月航空運能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56%,但比2月提升7%。3月的全球總國內航空運能比疫情前同期減少21%,表現較國際航空運能(-77%)佳。國內航空運能與疫情前相比有成長的國家為中國(+9%)、俄羅斯(+1%)。 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2021年4月全球各區的住房率分別為亞太地區57%、美洲53%、中東45%、非洲33%、歐洲26%。 ♦ 重啟觀光之路 因許多變異病毒不斷出現,全球疫情仍充滿高度不確定性,目前COVID-19疫苗施打為首要之務,可望藉此重建消費者信心、讓各國放寬旅遊限制,並逐步讓旅行的常態能夠在2021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中。 根據最新的UNWTO專家小組調查結果,自疫情爆發以來,產業信心首度出現逐步回升跡象。部分主要客源市場的持續施打疫苗、歐洲許多旅遊目的地開放施打疫苗的旅客入境、國際航線逐漸重新啟航,或是紐西蘭及澳洲的旅遊泡泡等,都意謂著全球正逐漸邁向重啟國際觀光。 「歐盟數位COVID證明」(EU Digital COVID Certificate) 預計將於7月開始運作,數位證明將會標示個人的COIVD-19防護狀態,如疫苗施打與否、檢測陰性證明、曾確診後恢復狀態等,可望藉此於夏季安全重啟歐盟境內的國際旅遊。截至6月1日止,有7個會員國已經開始發行首批證明,包括保加利亞、捷克、丹麥、德國、希臘、克羅埃西亞、波蘭等國,其餘國家則決定7月正式上路後再開始加入。(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 /detail/en/ip_21_2721) 根據Our World in Data的資料,全球疫苗接種率已經從2月份的每100人3.3劑提升至5月份的每100人24.9劑,但全球各地施打疫苗的速度十分不平均,截至5月31日,全球至少已施打1劑疫苗的人僅佔11%。各區施打疫苗的比例如下:北美37%、歐洲32%、南美19%、亞洲6%、非洲2%。 為防止疫情傳播,多數國家仍針對國際旅行徹底關閉邊境,如國際觀光的主要客源國中國。加拿大與美國的邊境亦持續禁止非必要的旅行,加拿大的旅遊限制會在75%總人口都已接種第1劑疫苗,且20%國民都已接種完第2劑疫苗後開始討論是否鬆綁。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旅遊目的地開放國際觀光,但各地入境要求並不相同,如疫苗施打證明、PCR檢測陰性證明、快篩陰性證明、入境隔離...等眾多措施,國際觀光復甦仍有賴各國間有效的合作溝通,建立標準化的安全旅遊協議。 ♦ 2020國際觀光收入減少64% 2020年的國際觀光收入損失約9,300億美元,等同於減少了64%。2020年國際旅客在各旅遊目的地中花費了約5,360億美元,2019的總花費為1兆4,660億美元。 國際觀光出口收益(包含旅客運輸)則損失了將近1.1兆美元,較2019年下降63%,使全球出口總額下降約4%(以美元計算)。國際觀光於全球產品及服務出口中的比例從2019年的7%下降至3%。 2020年觀光收益的損失(1.1兆美元)佔全球出口損失(2.6兆美元)的42%。同時也佔了服務出口損失的93%。 2020年各地區的觀光收益成長率如下:亞太地區-70%、中東地區-69%、非洲-64%、歐洲及美洲皆為-60%。 此為史上觀光受益損失最嚴重的一年,影響全球百萬份工作、小型企業,對許多觀光勞力密集且以觀光為重要經濟來源的小型島嶼開發中國家(SIDS)而言,影響更為嚴重。 2000-2020年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及國際觀光收入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UNWTO觀光信心指數[1]-在持續充滿不確定性的狀態中首度出現些微上升 根據5月最新的UNWTO專家小組調查,2021年1-4月的UNWTO觀光信心指數持續低迷,評分為34,與4個月前的預測值32相近,85%的專家認為1-4月的表現比預期「更糟」(58%)及「糟」(27%)。主要因國際旅行的各種限制(檢測證明、入境隔離或國境全面關閉)且全球各地疫苗施打速度不一等因素,國際觀光需求持續低落。 2021年5-8月的預測值則為75。較1-4月的預測值(32)提高許多,觀光信心指數在疫情爆發以來第一次出現微幅成長,但仍低於100分(持平分數)。 歐洲的專家提及,部分地中海地區的旅遊目的地開始允許施打疫苗的旅客入境,且主要出境市場英國及美國將逐步恢復旅行,有助於夏季歐洲的國際觀光表現。 56%的專家認為2021年的觀光前景將越來越好,較1月調查時的45%上升許多。然而,仍有18%的專家認為現況不會改善,26%專家認為2021年的觀光表現將比2020年更差。 2020東京奧運及2020杜拜世界博覽會等國際盛事將在2021年舉辦,預期將能刺激旅遊復甦。西班牙國際旅展(FITUR)及杜拜ATM旅展能夠順利舉辦被視為是觀光復甦的跡象。 專家亦指出短程旅行、同區域內鄰近國家的旅遊將會恢復較快,長程旅行需要更長的復原期。就旅遊類型而言,部分專家認為休閒及奢華旅遊將恢復的比MICE會展觀光及商務旅行來得快。 國內觀光持續推動許多旅遊目的地的觀光復甦,但僅能夠彌補部分國際觀光的損失。68%的專家認為施打疫苗將有助於國際觀光於2021年復甦,但24%的專家認為施打疫苗僅可能有助於觀光復甦。無論如何,疫苗施打的速度、規模及功效都是影響觀光的關鍵因素。 超過60%的專家認為國際觀光復甦需等到2022年(1月時僅50%專家這樣認為),40%的專家仍然認為2021年便有可能看到觀光復甦曙光。 預期貴國國際觀光將於何時開始復甦?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將近半數的專家認為2024年以後才有可能恢復至2019疫情前的觀光盛況(1月時僅有41%的專家這樣認為),其中美洲及亞太地區皆有56%的專家這樣認為,而歐洲則是46%。37%的專家認為2023年便能恢復至疫情前的觀光概況,持這個看法的比例逐漸下降中。 您預期貴國的國際觀光將於何時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的狀態?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專家們認為,旅遊限制及防止病毒傳播持續是影響國際觀光復甦最重要的因素,此外,有越來越多專家認為,缺乏統一的安全旅遊協議是重啟觀光、提升消費者信心的關鍵因素。 影響國際觀光復甦的主要原因為何?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1] 觀光信心指數(The UNWTO Confidence Index)是由UNWTO專家小組自2003年四月起,每四個月依全球觀光表現及經濟走勢進行評估,專家小組成員將針對各地前四個月的觀光表現及未來四個月的預測給予評分。評分標準為「0」更糟、「50」糟、「100」持平、「150」好、「200」更好。平均每次有近300位專家進行評估。 ♦ 修正後的2021觀光展望 2021觀光前景仍然充滿高度不確定性。若旅遊限制能夠放寬,且旅客對觀光的信心能持續提升,2021下半年可望迎接旅客壓抑已久的觀光需求復甦。然而,這樣的觀光復甦能否長久持續仍有賴疫情的控制、各國合作建立有效且標準化的健康及安全旅遊協議、更廣泛、更高的疫苗施打率等面向。許多新興及開發中經濟體的疫苗短缺及疫苗配送緩慢已嚴重影響國際觀光復甦。 因2021年第1季的觀光表現及旅遊限制放寬速度不如預期,且旅遊規範繁瑣等因素,UNWTO修正2021年3月份的World Tourism Barometer中公布的2種發展情境預測,假設邊境逐步開放、旅客信心於7月及9月提升、疫苗施打率上升、旅遊需出示的檢測或施打疫苗規範逐步統一,且假設在觀光復甦後疫情及國際旅遊限制不再惡化的情況下,預測2021年2種可能的觀光發展情境,如下: 情境一:國際觀光於7月復甦,2021年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將較2020年成長40%,與2019年疫情前相比仍減少63%。 情境二:國際觀光於9月復甦,2021年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將較2020年成長10%,與2019年疫情前相比仍減少75%。 2020年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及2021觀光前景推估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全文資料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1/04/29
2021年1月全球觀光整體概況
♦2021年1月國際旅客人次下降87% 入境觀光及國際旅客人次概況: ✦全球 2020年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史無前例地較前一年減少了73%,在2020年第4季國際旅客人次較前一年同期平均下降85%後,2021年初在新的疫情不斷爆發及更嚴格的旅遊限制下,國際旅行需求仍然低落,2021年1月的國際觀光旅客人次較去年下降了87%,已連續第三個月國際旅客人次下降超過85%。 UNWTO推測2021年第1季的全球國際旅客人次與2019年同時間相比,將下降85%,等同於2.6億的國際旅客人次損失。 ✦各區 2021年1月全球各區入境國際旅客人次成長率概況如下:亞太地區-96%,同時也持續是全球旅遊限制程度最高、國際旅客人次成長率下降最多的地區;歐洲及非洲皆為-85%;中東地區-84%;美洲-77%。 2021年2月初,全球有32%旅遊目的地(69個)徹底關閉國際觀光邊境,這些旅遊目的地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佔全球的34%,許多重要的觀光客源國,如:中國、德國、加拿大及俄羅斯也都持續關閉國際觀光邊境;34%旅遊目的地(73個)部份關閉邊境,這些地區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佔全球的47%,包括美國、克羅埃西亞、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及荷蘭等。 2021年1月全球各地區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成長率下降約80%至100%,僅有中歐、東歐、北非、北美及加勒比地區等地下降幅度低於80%。下降低於70%的地區則包括墨西哥、阿魯巴、多明尼加、荷屬聖馬丁、美屬維京群島、馬爾地夫、亞塞拜然、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蒙特內哥羅及北馬其頓。 2021年2月全球各地關閉邊境的旅遊目的地與2020年11月的統計相較皆有上升,僅有非洲例外,非洲關閉邊境的旅遊目的地佔比從11%降至9%,而全球最多國際旅客的歐洲則上升至28%(+3%),中東地區27%(+8%),亞太地區從53%上升至63%,遠遠高於全球平均的34%,而美洲則是從14%上升至18%。 全球各區旅遊目的地徹底關閉邊境佔比統計2020.4-2021.2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2021年初各產業指標仍然低迷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指出,在2020年國際客運收益(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ers, RPKs)下降76%後,因持續傳出疫情、病毒變異,且旅遊限制提升,2021年1月國際客運收益較去年同期減少86%。各區於2021年1月份的國際客運收益表現如下:非洲-68%、北美洲-80%、拉丁美洲-78%、歐洲-83%、亞太地區-95%。 ✦國內觀光是2020年觀光產業表現相對較好之處,2021年1月國內市場的客運收益表現平均較前一年同期下降48%,1月各國國內航班客運收益與前一年同期相比表現如下:中國-29%、澳洲-82%、日本-72%、美國-63%、印度-39%、巴西-33%,只有俄羅斯因1月初國訂假日的關係而成長了1%。 ✦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的資料顯示,2021年1月航空運能去年同期下降58%,更低於2020年12月的-57%。國內航空表現較佳,1月份全球國內航空運能較去年同期減少了33%,而國際航空運能則較前一年同期下降75%,因此國際客運的承載率仍然低,僅有45%。 ✦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2021年2月全球各區的住房率分別為歐洲24%,非洲28%、亞太地區37%、美洲及中東皆為42%。 ♦2021觀光復甦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 ✦全球觀光在2020年到重創後,2021年的觀光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深受疫情發展及疫苗施打的進度影響,各國間如何有效統合健康與旅遊協議將是重啟觀光的關鍵。 ✦UNWTO於2020年12月發佈之2021-2024的觀光前景預測,其中2個情境推測國際觀光將於2021下半年開始復甦: 情境1:國際觀光將於2021年7月開始回升,2021年全球入境國際旅客人次與史上最低點的2020年相比,可望提升66%,但與2019年疫情前相較下,仍下降55%。 情境2:國際觀光於9月開始回升,2021年全球入境國際旅客人次與2020年相比,可望提升22%,但與2019年疫情前相比,仍下降67%。 ✦為趕在北半球的夏季假期來臨前逐步刺激觀光復甦,許多單位紛紛提出相關的行動及措施,如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提出數位綠色認證(Digital Green Certificate)以促進歐盟境內的移動、許多國家也允許已施打疫苗民眾進入、檢測的延伸應用、公共衛生走廊(Public Health Corridors, PHC)的建立等。 2020年入境國際旅客人次與2021年觀光前景推估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全文資料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1/02/26
2020 年全球觀光整體概況
♦ 入境旅遊─2020國際旅客人次下降74% 入境觀光及國際旅客人次概況: ✦全球 2020年受COVID-19影響,全球面臨史無前例的健康、社會及經濟危機,過夜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在全球大規模的旅遊限制下,較前一年減少了74%,等同於全球國際旅客較前一年減少了約10億人次,等同於回到30年前的國際觀光概況,較2009年出現的-4%國際旅客人次成長率更嚴重,預估國際觀光收入損失達1.3兆美金,損失已達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時的11倍。同時也意謂著,2020年損失了2兆美金與觀光直接相關的GDP,超過全球GDP的2%。更導致全球1-1.2億份與觀光直接相關的工作面臨危機。 儘管國際觀光人次驟降且狀況仍然相當嚴峻,自2020年中起,許多大型市場的國內觀光持續成長,如中國的國內航班已恢復至疫情前的概況。 UNWTO預測國際觀光將於2021年下半年回升,但要回到2019年的表現,將需要2.5-4年左右的時間。 ✦各區 2020全球各區入境國際旅客人次成長率概況如下:亞太地區-84%,較前一年少了3億國際旅客人次,亞太地區同時也是全球旅遊限制程度最高、國際旅客人次成長率下降最多的地區;中東及非洲皆分別為-75%;歐洲-70%,較前一年減少了5億人次,為全球減少最多旅客的地區;美洲-69%。 全球各地區的國際旅客人次下降範圍落於70%-80%間,只有西歐、北美及加勒比地區的下降程度低於70%。 自2020年中起至年底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逐漸提升的地區只有美洲、非洲及中東。 ※更多定期更新的國際觀光相關數據請參見UNWTO觀光復甦追蹤:https://www.unwto.org/unwto-tourism-recovery-tracker 2020國際觀光旅客人次:預測情況與實際數據 圖表來源:UNWTO ♦因各地疫情再現,各產業指標仍處於史上最低點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指出,國際航空客運需求於2020年1-11月間下降75%,與入境國際旅客人次概況相符。因疫情復燃,11月份的國際客運收益(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ers, RPKs)較去年同期減少88%。各區於11月份的國際客運收益表現如下:非洲-77%、北美洲-83%、中東-86%、歐洲-87%、亞太地區-95%。 ✦全球各地國內市場的客運收益表現較有進展,2020年1-11月間平均較前一年同期下降49%,11月單月則下降-41%。IATA的數據顯示,11月各國國內航班客運收益與前一年同期相比表現如下:中國-5%、俄羅斯-23%、日本-40%、巴西-35%、美國-60%、澳洲-80%。 ✦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的資料也顯示國內航空復甦情況較佳,2020年全球國內航空運能較去年同期減少了35%,而國際航空運能則較前一年同期下降63%,因此國際客運的承載率仍然低 (45%)。 ✦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各區的住房率分別為非洲(28%),其次為歐洲(31%)、中東(39%)、亞太地區(45%)、美洲(41%)。 ♦2021觀光復甦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 ✦因COVID-19病毒出現變異,許多國家都再度重啟更嚴格的旅遊限制,包括強制提供檢測報告、隔離,甚至是邊境封閉等措施,這些措施都大大影響著國際觀光的重啟。各地相關措施案例如下: 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於2021年1月25日提出國際旅客入境歐盟需提供出境前檢✦測報告,歐陸內許多國家也都因內部限制而暫停區域間的移動 美國要求國際旅客入境後須隔離,並提出檢測陰性證明 英國要求國際旅客入境後須自我隔離10天,並且已禁止部分國家航班入境 紐西蘭及澳洲暫時停止兩國間的旅遊泡泡計畫 俄羅斯也因確診病例上升而縮減國內航班運能 日本也部分暫停「Go to travel」的行銷活動 ✦全球仍持續報導COVID-19的確診病例數,根據WHO的統計數字,截至2021年1月27日止,全球已有超過1億人次的確診病例。2021年的國際觀光復甦將取決於疫苗的釋出的速度、各國間對於旅遊限制的合作,以及全球經濟狀況。 ✦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UNDESA)的最新推測顯示,2021年全球GDP將成長4.7%,勉強彌補2020年的經濟損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版的世界經濟展望也指出,2021年全球經濟預期將成長5.5%,但新一波的疫情再起,以及病毒變異等現況都引起各界擔憂。 ♦UNWTO觀光信心指數[1] & 2021<span style="font-size:14.0pt;mso-bidi-font-size:12.0pt;font-family:"微軟正黑體",sans-serif;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TW;mso-bidi-language:AR-SA">年觀光展望 ✦由UNWTO專家小組所進行的「觀光信心指數(UNWTO Confidence Index)」評估結果顯示,2020年9-12月的評分為19,92%的專家認為這4個月的觀光表現較前4個月「更糟」(73%)或「糟」(19%),顯示全球於COVID-19疫情中,防止病毒傳播的應變過於緩慢、旅客信心低落以及眾多旅遊限制等導致國際觀光需求持續低落,且2020年底又出現另一波疫情及變異病毒的傳染。 ✦2021年1-4月的觀光預測仍然相當衰弱 1-4月包括北半球的冬季及南半球的夏季,以及農曆新年假期及復活節等幾個主要的旅遊時段。85%的專家仍不看好1-4月間的觀光表現,其中30%認為將同前期一樣糟,55%認為將更糟。 儘管部分國家已開始施打疫苗,但因疫苗施打速度及範圍不如預期,專家不認為1-4月的國際旅遊會有顯著成長,少數專家仍期待復活節能夠迎接觀光復甦。 各地區專家皆認為2021年1-4月的觀光表現將是糟或更糟, 89%亞太地區專家認為糟或更糟,歐洲地區有86%、美洲地區84%、非洲70%、中東67%。 <p class="MsoListParagraph" style="margin-top:0cm;margin-right:0cm;margin-bottom: 6.0pt;margin-left:14.2pt;mso-para-margin-top:0cm;mso-para-margin-right:0cm; mso-para-margin-bottom:.5gd;mso-para-margin-left:0gd;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text-indent:-14.2pt;line-height:24.0pt;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mso-list:l0 level2 lfo1">✦2021年展望仍充滿高度不確定性 專家對2021年觀光表現抱持多元的看法,45%的專家認為2021年的表現將比2020年更好,25%認為難以預測,30%則認為觀光表現將更糟。 觀光專家小組表示,疫苗及快速控制病毒傳播將是重啟觀光的重要關鍵。在近期內,各國應協調旅遊限制、標準化的健康安全協議,包括檢測及疫苗注射證明等。同時,失業、觀光供應減少、政府補助的縮減等現況也反映了日漸惡化的經濟環境。另外,英國脫歐的影響尚未明朗,歐洲的專家特別憂慮英國及歐盟間的旅客移動也將受影響,航空運能的縮減也是未來的挑戰。 ✦疫苗可望加速觀光復甦 67%專家預期疫苗將加速帶動國際觀光復甦,然而30%專家認為施打疫苗可能有助於國際觀光復甦,但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無論如何,疫苗的施打速度、範圍及效力都是觀光復甦的關鍵。 短程旅行,鄰近國家及區域內的觀光將較長程旅行的復甦速度更快。 ✦2021年的旅遊重點趨勢 在專家預測的2021年旅遊趨勢中,「國內觀光及鄰近地區的旅遊」持續為今年的重點,在許多市場中,國內旅遊都有明顯的正成長,越來越多人偏好「Staycation」(「宅度假」)以及在鄰近的地方度假。 雖然對部分地區而言,國內旅遊是刺激觀光復甦的因素,但對依靠入境觀光為主的旅遊目的地而言,國內旅遊仍無法彌補國際旅遊的損失,且有許多地區因封城的關係,甚至無法開始旅行。 國內旅遊中,以戶外活動、以大自然為主的旅遊產品為熱門觀光產品。專家也提出「慢遊」(slow travel)以及以社區為主的觀光(community-based tourism)相當興盛,這兩種旅遊型態結合了較多牽涉到永續觀光、具真實性且負責任的旅遊體驗。 健康及安全措施仍是2021年旅行中的關注重點。專家提及消費者防護、旅程彈性及數位化都是重要關鍵。旅行走廊及旅遊泡泡也被認為是安全重啟觀光的選擇。 疫情現況仍充滿不確定性,旅遊相關限制隨時都在變動,因此,「最後一刻的行程預訂」(last-minute bookings)仍將是2021年的趨勢。 專家們也提及其他值得注意的觀光趨勢,如:青年旅遊、拜訪親友的旅程、鐵道旅遊(2021歐洲鐵道旅遊年)、travel for blesiure(=business+leisure)(「被動旅遊」,商務行程之餘,抽空進行觀光或是休閒活動) ✦半數專家認為國際觀光將於2022年回升 因疫情持續充滿不確定性,半數的專家認為國際觀光回升將延到2022年,仍有半數專家認為2021年便可望回升,國際觀光復甦時間點將取決於疫苗施打的速度。 關於國際觀光恢復至疫前概況的時間點,有43%的專家認為在2023年,41%的專家認為要到2024年或更晚才有可能。 ✦觀光復甦也將取決於經濟現況,根據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UNDESA)的《2021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WESP),推測2020年世界經濟衰退約4.3%,是自1930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慘淡的一年,同時也較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時,多衰退了1.7%。 ✦2020年的失業率急速上升,WESP引用了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的數據,在2020年第二季及第三季中,推測約有4.2億份全職工作流失。其中以住宿及餐飲服務業的影響最甚,工作時數在第二季及第三季中分別減少了30%及17%。而觀光產業則推測有1-1.2億直接相關的工作面臨威脅。 ✦預計到2021年,隨著情況恢復正常和經濟活動反彈,world output將恢復到4.7%,儘管與疫情前的程度相比,大多數經濟體的失業率可能仍然很高。 在就業率和工資成長衰弱的情況下,經濟是否好轉亦取決於政府持續的財政支持。 ✦國際觀光也同樣深受疫情重創,同時也受社會、經濟、及政策因素影響。觀光復甦在初期或許會恢復的較慢,且情況反反覆覆。然而,在1年的旅遊限制下,被抑制已久的旅遊需求將會是觀光復甦的動力,各國間在安全及旅遊協訂中如何有效的合作將持續是推動觀光復甦的關鍵。 資料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資料僅供內參 <p class="MsoListParagraph" style="margin-top:0cm;margin-right:0cm;margin-bottom: 6.0pt;margin-left:14.2pt;mso-para-margin-top:0cm;mso-para-margin-right:0cm; mso-para-margin-bottom:.5gd;mso-para-margin-left:0gd;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text-indent:-14.2pt;line-height:24.0pt;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mso-list:l0 level2 lfo1"> [1] 觀光信心指數(The UNWTO Confidence Index)是由UNWTO專家小組自2003年四月起,每四個月依全球觀光表現及經濟走勢進行評估,專家小組成員將針對各地前四個月的觀光表現及未來四個月的預測給予評分。評分標準為「0」更糟、「50」糟、「100」持平、「150」好、「200」更好。平均每次有近300位專家進行評估。
看更多+ -
2021/01/06
2020 1-10月全球觀光整體概況
♦ 2020年國際旅客人次將下降70%以上,國際觀光將回到30年前的發展程度 國際旅客人次及觀光概況: 全球 ✦受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及全球各地旅遊限制影響,和去年同期相較,2020年1-10月的全球入境國際旅客較前一年同期下降72%,等同於全球國際旅客共損失9億人次,及9,350億美金的國際觀光收入,損失已達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時的10倍。 ✦UNWTO預估2020年全年國際旅客人次將下降約70%-75%,等同於損失10億國際旅客人次,及1.1兆美金的國際觀光收入,國際觀光可能回到30年前的發展程度。國際觀光衰退也將導致全球GDP超過2兆美金的經濟損失,等同於2019年全球GDP的2%。 ✦UNWTO預測國際觀光將於2021年下半年回升,但要回到2019年的表現,將需要2.5-4年左右的時間。 各區 ✦ 1-10月亞太地區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下降82%,其次為中東(-73%)、非洲(-69%)、歐洲及美洲(-68%)。 ✦在7-8月短暫的觀光復甦後,9、10月歐洲的入境旅客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較全球其他區域略低,分別為-72%及-76%。然而,隨著歐洲疫情復燃,各地紛紛再次重啟部分旅遊限制,但歐洲仍是開放旅遊比例最高的區域(截至11月1日為止,開放的比率91%,主要為申根會員國。) ✦亞太地區於9-10月間的入境旅客仍幾乎下降100%,主要因中國及其他大型旅遊目的地都尚未開放。 ✦美洲自6月起便逐漸進步,10月份的入境旅客人次下降相對較少,反映許多目的地皆重新開放,包括加勒比地區的許多小島型開發中國家。 ✦就分區而言,西歐、中歐、東歐、加勒比地區、北美、南美及撒哈拉以南非洲街等地的入境旅客人次皆下降低於70%,大多分區的入境旅客人次下降落於70%-80%之間。 ✦1-10月間,除了安道爾(-30%)、美屬維京群島(-38%)及奧地利(-46%),多數旅遊目的地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下降範圍落於50%-90%之間。 ✦在暫時難以進行國際旅遊情況下,較大的觀光市場如中國與俄羅斯的國內旅遊則持續增長,國內航空需求已幾乎恢復至疫情前的狀態。 ✦國際觀光支出仍明顯反映低落的出境旅遊需求。然而,美國、德國、法國等大型觀光市場近幾個月已出現微幅的復甦。 ※更多定期更新的國際觀光相關數據請參見UNWTO觀光復甦追蹤:https://www.unwto.org/unwto-tourism-recovery-tracker ♦產業概況:9-10月間無太大改變,各市場狀況各異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指出,國際航空客運需求於1-10月間下降74%,與入境國際旅客人次概況相符。10月份的國際客運收益(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ers, RPKs)較去年同期減少88%,因陸續出現更多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病例的關係,表現較前幾個月差。 IATA的資料顯示,國旅為帶動觀光產業復甦的主要動力,(1-10月間的客運收益與去年同期相比為-50%,10月的客運收益則-41%),但全球各地的狀況差異懸殊,如10月中國國內航班運量於已幾乎恢復正常,與去年同期相比,客運收益-1.4%,日本及巴西客運收益皆為-45%,俄羅斯客運收益-10%;然而全球仍有許多地區的國內航空客運運量仍相當衰弱,如美國的客運收益-61%、澳洲-86%。 整體而言,10月份國際觀光市場表現並無進步,拉丁美洲的國際航空運量有明顯的回升,歐洲的國際航空需求表現更糟,亞太地區則是持續停擺。 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的資料顯示,今年1-10月份全球國內航空運能較去年同期減少了38%,而國際航空運能則較去年同期下降62%。10月的航空運能成長較需求快速,但整體而言,國際客運的承載率仍然低 (43%)。 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7-8月的住房率略有進步,但全球的住房率仍比2019年同期低。10月份的住房率最低的地區為非洲(28%),其次為歐洲(31%)、中東(39%)、亞太地區(43%)、美洲(45%)。 ♦旅遊限制逐漸放寬、遊客信心可望提升,但現況仍充滿高度不確定性 UNWTO預測國際觀光將於2021年下半年回升,但要回到2019年的表現,將需要2.5-4年左右的時間。 自6月起,為重啟觀光,許多旅遊目的地開始紛紛取消、放寬旅遊限制,以各地的入境國際旅客來計算,關閉邊境的比例,已從4月底的82%降到11月初的18%。 據UNWTO的旅遊限制報告,截至11月1日,關閉邊境的旅遊目的地自4月的156個地點下降至59個地點,而全球217個地點中有152個旅遊目的地已取消旅遊限制,約佔70%。 儘管封城的旅遊目的地越來越少,多數國家仍要求各種形式的旅遊限制,如強制隔離、針對部分市場的旅遊禁令等。截至11月初,總共有59個地點維持部分關閉邊境,相當於52%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有95個旅遊目的地要求其他相關措施,如入境須出示COVID-19檢測陰性的證明。 各地的旅遊限制中,歐洲全部關閉的地點下降最多,自4月底的92%下降到11月初的3%;亞太地區則是從89%降到53%,重新開放邊境的地點相對較少;而美洲全面關閉邊境的比例從40%降到14%,重新開放邊境的地點多位於加勒比地區,美國和加拿大仍未開放國際觀光;非洲及中東地區受疫情影響較晚,非洲地區於6月達到封閉邊境的高峰,91%的目的地全面關閉邊境,11月則降至11%,而中東地區則是從高峰期的80%降到9%。 為安全重啟觀光,越來越多國家要求入境旅客必須進行武漢肺炎相關檢測,截至11月1日,全球有58%、126個旅遊目的地要求國際旅客入境時須出示PCR核酸檢測結果,只有10個目的地要求旅客須入境隔離。隨著疫苗問世、開始施打,遊客信心可望提升,疫苗施打的速度及範圍將是影響的關鍵因素。 ♦2021-2024入境國際旅客人次預測 假設2021年中前能翻轉疫情、全面施打疫苗、遊客信心提升,並且取消旅遊限制,2021年入境國際旅客人次預期能夠在長時間無法旅行後開始回升,並於2022年旅行概況正常化、全球疫情獲控制後持續增長。然而,國際觀光仍需要2.5-4年的時間,重回2019年疫前的發展程度。下圖呈現了3種入境國際旅客人次的預測復甦狀況: ✦情境1:需要2.5年,於2023年中恢復 ✦情境2:需要3年,於2023年底恢復 ✦情境3:需要4年,於2024年底恢復 圖表來源:UNWTO 資料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0/11/25
2020 1-8月全球觀光整體概況
♦1-8月全球入境國際旅客平均下降70% 國際旅客人次及觀光概況: 全球 ✦受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及全球各地旅遊限制影響,和去年同期相較,全球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在7月份下降81%後,8月份下降79%,1-8月的人次共下降了70%,等同於全球共損失7億國際旅客人次及7,300億美金的國際觀光收入,比起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時的損失,高達8倍之多。整體而言,因歐盟部份地區已開放國際觀光,全球入境國際旅客與前幾個月皆下降高達90%以上的數字相比,已略有進步。 ✦就目前的趨勢推測,9月份的全球入境國際旅客將較去年同時間下降75%,2020年全年度將較前一年減少70%。 各區 ✦1-8月亞太地區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下降79%,其次為非洲及中東(-69%)、歐洲(-68%)、美洲(-65%)。 ✦7月及8月期間,歐洲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相對下降較少,分別為-72%及-69%。然而,這樣輕微的回升未能繼續維持下去,在疫情再度爆發的情況下,各種旅遊限制亦再度恢復。另一方面,亞太地區在7月及8月期間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皆下降96%,主要因中國及該地區許多主要的旅遊目的地仍持續關閉邊境。 ✦東北亞(-86%)、東南亞及北非(皆-74%)、北歐(-72%)為2020年1-8月間入境國際旅客人次下降最嚴重的地區,其他地區約下降60%至70%。 ✦國際觀光支出亦反映了出境旅遊需求低落的現況,但部分大型客源市場如美國、德國及義大利於7-8月間的觀光支出皆有微幅的成長。 ✦在仍然無法進行國際旅遊的情況下,國內旅遊則持續復甦,如據中國文化觀光部統計顯示,在黃金周期間,有高達6.37億國旅次數(約為2019的80%),觀光支出達695億美元;俄羅斯的國旅運能則是完全恢復,甚至較去年8月成長9%,顯示民眾對國旅的強烈需求。 ※更多定期更新的國際觀光相關數據請參見UNWTO觀光復甦追蹤:https://www.unwto.org/unwto-tourism-recovery-tracker 圖表來源:UNWTO 2017-2020全球國際旅客人次(按月計) ♦產業概況:7-8月間航空及旅宿業指標皆有微幅進步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指出,在國際旅客的航空客運需求上,2020年8月份的國際客運收益(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ers, RPKs)較去年同期減少90%,1-8月整體下降70%。歐洲地區自6月中起開始逐步放寬旅遊限制,歐洲內部的客運需求提升,因此歐洲的國際客運收益於8月時下降80%,但全球其他各區皆仍下降超過90%。 另一方面,國內航空客運需求在8月有顯著的成長,客運收益較去年同期下降51%,但隨著許多國家於8月開始出現更多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病例,回升的狀況又逐漸趨緩。 IATA的資料亦顯示,因票價下跌且國旅需求大增,俄羅斯為第一個國內航運市場復甦甚至成長的國家(國內航空客運成長3.8%),同時也是主要觀光市場中,承載率最高的國家(86%)。而中國的國內航班客運收益較去年同期減少19%,較7月提升9%。巴西8月份的國內航班客運自7月的-78%,進步至-67%。然而,疫情的復發延緩了如日本及澳洲等國的觀光進展。 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的資料顯示,經過7-8月的些微復甦,今年1-8月份全球國內航空運能較去年同期減少了34%,而國際航空運能則較去年同期下降68%。 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7-8月的住房率略有進步,但全球的住房率仍比2019年同期低。9月份的住房率最低的地區為非洲(25%),其次為歐洲(37%)、中東(38%)、美洲(45%)、亞太地區(54%)。 ForwardKeys的研究報告指出, 2020年1月6日至10月11日之間全球的國際航班訂位較去年同期下降97%,顯示新預訂的航班已略大於取消的航班。就區域而言,來自亞太地區的訂位(-102%)下降最嚴重,其次為歐洲(-98%)、非洲及中東(-92%)、美洲(-90%)。 圖表來源:UNWTO、ForwardKeys 國際旅遊的航班預訂成長率(依出發地) 自2020年1月6日至10月11日 ♦在確診病例攀升、旅遊限制及缺乏消費者信心的現況下,觀光預測仍持續衰弱 UNWTO於5月時推估3個2020年國際旅客人次情況,預計將較2019年減少58%-78%,據最近發展概況推估,2020年的國際旅客人次將介於情況1於2之間(-58%-70%),減少約70%左右。 隨著確診病例持續攀升、旅遊限制再度施行(特別是歐洲地區),許多國家、地區甚至恢復宵禁、部份封城,且多數國家邊境持續封閉,主要的出境市場如美國及中國現況依然停滯不前等,都是2020年經濟衰退的因素,觀光前景依舊充滿不確定性。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10月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2020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將為-4.4%,2021年將逐步復甦,預估經濟成長率為+5.2%。 許多目的地皆採取各項防疫措施以安全地重啟觀光,包括建立安全及衛生規範、推廣國內旅遊、規劃旅遊泡泡或旅行走廊等方式。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認為各國應針對自由移動的限制,共同合作建立明確相關檢疫措施,避免病毒傳播,因此,歐盟於10月13日決議各國間將提供更明確且可預知的相關措施,以利民眾移動。 ※相關新聞稿: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statement_20_1871 UNWTO持續呼籲,全球須以負責、安全、減少接觸的無縫旅遊等方式重啟觀光,重振觀光信心及信賴仍為當務之急。 ♦旅遊限制對國際觀光的影響 自年初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共217個旅遊目的地中,在4月底時有156個地點完全關閉邊界(佔全球入境國際旅客人次的82%),至9月時降為93個(佔全球入境國際旅客人次的29%)。 儘管部分國家逐漸解封,多數國家都持續保留相關限制及規定,如入境隔離、禁止特定地區民眾入境等。截至9月初,全球共有69個旅遊目的地維持「部份關閉邊境」,這些地點2019年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約佔總數的57%,53個地區採取需出示COVID-19陰性檢測證明等相關措施,佔14%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 各國因防疫需求而實施的旅遊限制無疑對觀光造成巨大衝擊,4、5月份時國際旅客人次皆下降97%,且全球分別有82%及81%的目的地禁止國際觀光入境。自5月底開始,部份國家開始緩慢地重新開放。6月時,全球有45%的目的地禁止國際觀光入境,而國際旅客人次下降91%。7、8月國際旅客人次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81%及79%,僅剩少數地區全境關閉。 4-9月間,「部份關閉邊境」的目的地由8%提升至57%,針對入境者實施其他檢疫措施的目的地由11%上升至14%。 歐洲:因歐盟於5-6月間開始逐步重新開放邊境,歐洲為全面關閉邊境的國家數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區,自4月底的92%下降至9月的8%。 亞太地區:全面關閉邊境的國家數自4月的88%,下降到9月的64%,下降幅度較少。 美洲:全面關閉邊境的國家數自4月的40%,下降到9月的25%,重新開放邊境的國家多位於加勒比地區,美國及加拿大仍未開放。 非洲及中東: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非洲及中東在7-9月間的邊境開放潮之前,於4-6月間增加許多關閉邊境的國家,顯示這2個地區受疫情影響較晚。非洲關閉邊境目的地數量於6月達到高峰,佔91%,9月時則下降至63%。中東則是由高峰期的80%降到49%。 ♦UNWTO觀光信心指數[1]─2023年才能恢復至2019年的觀光狀態 ✦信心指數持續低迷不振 由UNWTO專家小組所進行的「觀光信心指數(UNWTO Confidence Index)」評估結果顯示,2020年5-8月的評分為22,93%專家皆認為5-8月的觀光表現較預期「更糟」(69%)及「糟」(24%),反映即便國際邊境於5月底至6月間逐步開放,全球觀光在北半球夏天旺季中的重啟與復甦比預期更慢,不但僅限於歐洲,且因疫情再度升溫導致維持時間十分短暫。 儘管9-12月間涵蓋了北半球的冬季假期及南半球的夏季,專家依舊不看好觀光前景,預測值為34,僅略高於5-8月的預測值25。專家普遍認為缺乏疫苗、入境隔離與邊境關閉等旅遊限制為觀光信心指數低迷的主因。歐洲專家對9-12月的觀光表現最為悲觀,89%的專家認為這段期間的觀光概況將會變糟或更糟,其他地區的專家也同樣不看好,82%亞太地區、81%美洲、80%非洲及67%中東的專家皆認為觀光現況在9-12月間不會好轉。 圖表來源:UNWTO UNWTO 觀光信心指數 ✦推估國際觀光將於2021年第3季開始回升 多數專家皆認為國際觀光將於2021年第3季開始回升,然而有20%的專家認為須等到2022年。 圖表來源:UNWTO 您認為貴國的入境國際旅客將於何時開始回升? 多數專家(74%歐洲、71%美洲、66%亞太、60%非洲、50%中東的專家)認為國際觀光要恢復到2019年疫情爆發前的榮景至少要努力至2023年或更晚。 圖表來源:UNWTO 全球國際觀光何時能恢復至2019年疫情爆發前的發展程度? 專家小組認為,多數國家仍持續進行防疫相關的旅遊限制為國際觀光復甦的主要屏障,緩慢的病毒控制、低落的消費者信心、缺乏各國間共同建立的安全規範及限制,以及日漸惡化的經濟環境皆為重建國際觀光的阻礙。 國內旅遊為全球多數旅遊目的地刺激觀光復甦的主要方式,但國內旅遊仍無法彌補國際觀光需求驟降的重創,對高度依賴入境觀光的旅遊目的地而言更是如此。來自亞太地區的專家對國旅帶動觀光產業復甦最樂觀,同時也提到與自然相關的行程是國旅中最受歡迎的旅遊產品,如郊區及海邊的遊程,而會展及城市觀光則因缺乏國際旅客而持續在困境奮鬥中。然而,全球仍有部分國家因封城而持續無法恢復國旅。 其他國家國內旅遊概況: ✧中國澳門:鄉間觀光需求大幅提升,但仍無法彌補中國遊客旅遊需求降低的重創。 ✧英國:國旅對觀光產業極為重要,但因為旅遊限制及地方封城等因素,國旅現況仍低於平常的表現。 ✧紐西蘭:國旅需求高,但因大多數旅遊目的地都是以國際市場為主,故仍無法復甦。 ✧美國:平常國旅佔旅遊支出的85%,但疫情重創國旅需求,政府缺乏稅金收入及推廣基金。 [1] 觀光信心指數(The UNWTO Confidence Index)是由UNWTO專家小組自2003年四月起,每四個月依全球觀光表現及經濟走勢進行評估,專家小組成員將針對各地前四個月的觀光表現及未來四個月的預測給予評分。評分標準為「0」更糟、「50」糟、「100」持平、「150」好、「200」更好。平均每次有近300位專家進行評估。 資料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0/08/17
2020 1-5月 全球觀光整體概況
♦ 全球入境國際旅客在五月份下降高達98%之後 目前全球正緩慢地重啟觀光 國際旅客概況: 全球 ▼受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及全球各地旅遊限制影響,和去年同期相較,全球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在4月份下降97%(損失1.13億國際旅客人次)後,5月份更下降98%(相當於損失1.2億國際旅客人次) ▼整體來說1-5月的人次共下降了56%,等同於全球共損失3億國際旅客人次及3,200億美金的國際觀光收入,比起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時的損失,高達3倍之多。 各區 ▼1-5月亞太地區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下降60%,其次為歐洲(-58%)、中東(-51%)、美洲(-47%)、非洲(-47%)。 ▼南歐(Southern-Mediterranean Europe)(-66%)、東北亞(-65%)為旅客人次受創最嚴重的地區,東南亞、大洋洲、加勒比地區、北歐、西歐、中歐及東歐皆減少了至少50%。 ➜更多定期更新的國際觀光相關數據請參見:https://www.unwto.org/international-tourism-and-covid-19 ♦產業概況:五月份航空及旅宿業指標持續面臨史上最低點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指出,在國際旅客的航空客運需求上,2020年5月份的國際客運收益(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ers, RPKs)較去年同期減少98%且已連續2個月皆下降近100%,1-5月整體下降55%,與國際旅客人次下降幅度相近。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也預估,5月份全球航空運能較去年同期減少了86%,而國際旅客的航空需求下降程度較運能更甚。 IATA指出,國內航線的需求已有復甦前兆,5月份全球各地國內航班的客運收益較前年同期下降79%,在中國與美國市場的些微成長下,與4月份(-86%)的表現相比已略有進步。 ForwardKeys的研究報告指出, 2020年1月6日至7月19日之間全球的國際航班訂位較去年同期下降99%。就區域而言,來自亞太地區的訂位(-105%)下降最嚴重,其次為美洲及歐洲(-97%)、非洲及中東(-85%),全球各區皆面臨嚴重的損失。 圖片來源:UNWTO、ForwardKeys 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全球5月份的平均客房收入(Revenue Per Available Room, RevPAR)、平均房價(Average Daily Rate, ADR)及住房率持續面臨2位數的減少,再創史上最低點。5月份的住房率最低的地區為歐洲(13%),其他則是非洲(14%)、中南美洲(15%)、美國(33%)、亞太地區及中東(36%)。 ♦全球正逐步謹慎地重啟觀光 隨著部分國家的旅遊限制逐步鬆綁,正值夏天旺季的北半球已開始恢復部分國際航班(特別是歐洲地區),同時也有一些國家開始重啟國內及區域間的觀光旅遊。 2020年6月15日,從歐洲開始,全球有22%的旅遊目的地開始鬆綁COVID-19(武漢肺炎)相關的旅遊限制,共計有48個旅遊目的地,包含7個小型島嶼開發中國家(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SIDS)。然而,全球大多數地區仍針對國際觀光全面關閉國境,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為全世界最忙的邊境之一,至今仍禁止非必要的旅遊進出,這項措施目前仍將持續至8月21日。 歐洲已重新開始恢復國內及區域內的旅遊,因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建議申根會員國及相關國家於6月15日開始鬆綁內部邊境管制,歐盟各國已逐步重新開放邊境。歐洲高峰會(European Council)於6月30日採納建議,並開放全球15個第三方國家居民入境。 *相關新聞稿:https://www.consilium.europa.eu/en/press/press-releases/2020/06/30/council-agrees-to-start-lifting-travel-restrictions-for-residents-of-some-third-countries/ 根據ForwardKeys的資料,加勒比地區及歐盟皆開始出現振奮人心的復甦徵兆,加勒比地區的機票預訂已連續4週呈現正成長(自6月15日至7月13日),在7月13日當週,來自歐洲的機票預訂量超越取消量,非洲及中東地區亦然。 然而,因全球COVID-19(武漢肺炎)案例持續不斷新增,部份國家又開始實施封城及宵禁等相關措施,且大部分國家邊境仍持續關閉,觀光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 UNWTO呼籲,全球須以負責、安全、減少接觸的無縫旅遊等方式重啟觀光,重振觀光信心及信賴仍為當務之急。 ♦UNWTO觀光信心指數[1]及COVID-19(武漢肺炎)對觀光的影響 ➤信心指數驟降至史上最低 由UNWTO專家小組所進行的「觀光信心指數(UNWTO Confidence Index)」評估結果顯示,2020年1-4月的評分為13,為史上最低點,與2020年1月的預測值121有相當大的落差。即便年初時各地的觀光表現良好,95%的專家皆認為1-4月的觀光表現較預期「更糟」(83%)及「糟」(12%),反映全球觀光於3-4月間受COVID-19(武漢肺炎)嚴重影響。 儘管全球觀光已逐步重啟,專家小組對橫跨北半球觀光旺季的5-8月預測值為25,同樣為史上最低點,而多數的評分也預測5-8月的觀光表現將會變「糟」(26%)或「更糟」(65%)。其中,非洲及美洲的專家預測最為悲觀,亞太地區及歐洲相較下略為樂觀,而中東地區的專家則認為觀光表現將持平。 專家小組認為,多數國家仍持續進行防疫相關的旅遊限制、邊境關閉措施,全球主要的出境旅遊市場如美國及中國尚未開放,疫情復燃使得許多城市再次實施封城及宵禁,安全考量、缺乏可靠資訊,及日漸惡化的經濟環境正重擊消費者信心。 圖片來源:UNWTO ➤預期國內旅遊復甦較快,但僅能夠彌補國際觀光需求的部分損失 ➧國際觀光復甦預測 UNWTO專家小組普遍認為國際觀光的復甦須等到2021年,僅有少數專家認為2020年第4季可望恢復,多數專家預測國際觀光復甦須等到2021年的下半年,其次為2021年的上半年。 63%的亞太地區專家及56%的美國專家認為國際觀光的復甦須等到2021下半年。多數歐洲地區的專家則認為2021年將開始恢復國際觀光,但全面恢復須等到最後一季。83%的中東地區專家認為可望在2021上半年迎來復甦。而非洲專家則有部分認為將發生在2021上半年,部分認為發生在2021年的最後一季。只有少數來自歐洲、亞太地區及美洲的專家認為2020年第4季可望恢復國際觀光。 ➧國內觀光復甦預測 專家小組預測國內觀光將恢復較快,半數專家認為國內觀光將於2020下半年復甦,與6-7月許多旅遊目的地開始重啟觀光的時間相符,另一半專家則認為國內觀光的復甦將發生在2021年間。 歐洲及亞太地區的專家認為國內觀光將在第三季開始復甦。然而,大部分專家認為國內觀光僅能彌補國際觀光需求的部分損失、或甚至無法彌補。 ♦重啟觀光的優先考量:安全及衛生協議、國內觀光、放寬旅遊限制 ➤全球各地正積極以各種相關措施重啟觀光,其中以安全及衛生協議、推廣國內觀光、放寬旅遊限制最廣為實施,搭配重啟航班、旅遊泡泡及旅遊走廊,及科技運用等方式輔助觀光推行,但目前採取旅行泡泡及旅行走廊措施的國家較少。 ➜更多各國相關措施請參考:https://www.unwto.org/international-tourism-and-covid-19 ➤就區域而言,安全及衛生協議是全球所有地區重啟觀光的首要之務,全球也正力倡國內觀光,以亞太地區、歐洲及美國最重視,非洲及中東相對較少。 ➤根據各區專家回報,全球各區皆致力於放寬旅遊限制,以歐洲為主;航班恢復及科技運用以中東地區最多;旅遊泡泡及旅遊走廊則是亞太地區最多國家施行。 ➤專家小組也提及,世界正經歷消費行為及偏好的改變,包括:選擇在離家較近的地方旅遊、出發前幾天才開始預訂行程、偏好開車旅遊等。 ➤為刺激觀光,世界各國紛紛針對財政(減稅、免稅、延長納稅期限)、金融(放寬信貸額度)及就業、行銷(旅遊票券)、宣傳等面向實施相關措施。 日本為刺激國內觀光,推出「Go To」活動,民眾部分的國旅費用將由日本政府補助。 希臘政府提出社會觀光計畫(social tourism programme)「Tourism for All」,規劃3,000萬歐元資助低收入戶國人旅遊。 義大利推出「holiday bonus(Bonus Vacanze)」計畫,補助符合特定條件的家庭從事國內旅遊,以重新啟動國民的旅遊需求、刺激觀光產業。 羅馬尼亞政府已決定延長「Tourist Pass holiday initiative」計畫(給公務員的旅遊券,類似餐券的概念,可以在羅馬尼亞購買旅遊服務,例如住宿,飲食和交通)。並將原本在2019年3月~12月之間發放的票券的有效期限延長至2021年5月31日。 塞爾維亞已準備28億RSD,規劃560,000張每張價值5,000元RSD的旅遊券,提供塞爾維亞公民進行國內旅遊。 馬來西亞政府將於6月10日起針對國內旅遊實施多項獎勵措施,其中包括價值1.13億美元(5億RM)的旅遊折扣券,以鼓勵馬來西亞人從事國內旅遊。此外,與國內旅遊相關的花費將可免稅,每人可減免至多227美元(1,000RM)。 泰國政府補助國旅40%旅館住宿費,每個房間可申請上限最高3000泰銖,最多可申請5晚。 澳門發起「澳門心出發」活動,鼓勵澳門居民參加當地旅行社規劃的旅遊團,於6月22日至9月30日間,補助澳門永久及非永久居民每人280元澳門幣(35元美金)團費,每人最多參加2團。 資料來源:UNWTO 資料僅供內參 ___________ [1] 觀光信心指數(The UNWTO Confidence Index)是由UNWTO專家小組自2003年四月起,每四個月依全球觀光表現及經濟走勢進行評估,專家小組成員將針對各地前四個月的觀光表現及未來四個月的預測給予評分。評分標準為「0」更糟、「50」糟、「100」持平、「150」好、「200」更好。平均每次有近300位專家進行評估。
看更多+ -
2020/07/20
2020 1-4月 全球觀光整體概況
♦2020年1-4月全球各區的入境國際旅客概況 ─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使國際觀光發展停滯不前 全球 全球因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影響,旅遊與觀光產業正面臨史無前例的重創,世界各地的旅遊目的地及出境旅遊市場的發展已全數停擺。 2020年1-4月的全球入境國際旅客較前年同期下降了44%,3月份的全球國際旅客人次已下降55%,4月份更因全球共217個旅遊目的地皆實施旅遊限制而下降了97%,因此,原為復活節旅遊旺季的4月份,全球入境國際旅客較去年同期減少1.13億人次。2020年1-4月全球共損失了1.8億國際旅客人次及1,950億美金的國際觀光收入。 各區 ▼1-4月亞太地區的入境國際旅客人次下降51%,其次為歐洲(-44%)、中東(-40%)、美洲(-36%)、非洲(-35%)。 ▼東北亞(-56%)、南歐(Southern-Mediterranean Europe)(-52%)為旅客人次受創最嚴重的地區,東南亞、大洋洲、北非、北歐、中歐及東歐皆減少了至少40%。 ♦產業概況:航空及旅宿業指標皆面臨史上最低點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指出,2020年1-4月的國際客運收益(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ers, RPKs)下降了43%, 4月驟降98%,相近於國際旅客人次下降程度。全球各地區4月的國際客運收益下降幅度都接近100%。 ForwardKeys的研究報告指出, 2020年1月6日至6月14日之間的2020年國際航班訂位較去年同期下降97%,就區域而言,來自亞太地區的訂位(-105%)下降最嚴重,其次為美洲(-96%)、歐洲(-94%)、非洲及中東(-81%),全球各區皆面臨嚴重的損失。 資料來源:UNWTO、ForwardKeys 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旅宿業方面,全球所有地區的平均客房收入(Revenue Per Available Room, RevPAR)及住房率依舊維持2位數的減少,面臨史上最低點。4月份的住房率最低的地區為歐洲(11%)、中南美洲(12%)、非洲(13%)、美國(25%)、亞太地區(28%)、中東(31%)。 ♦許多國家於夏季逐步謹慎地重啟觀光 北半球即將迎來夏天觀光旺季,許多國家已逐漸放寬旅遊限制,部分國際航班也開始復航,觀光業正緩慢回升中。世界各國紛紛以提出旅行走廊的規劃、執行安全及衛生規範,以及力推國內旅遊等各種措施開始重啟觀光。 2020年5月18日,全球有3%的旅遊目的地開始鬆綁COVID-19(武漢肺炎)相關的旅遊限制,雖然佔比微不足道,但至少已開始進步。 部分歐洲國家已逐步開放國際觀光,2020年6月11日,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建議申根會員國及相關國家於6月15日開始鬆綁內部邊境管制,同時延長對非歐盟成員國的旅遊限制至6月30日。幾個加勒比及地中海地區的旅遊目的地也宣布重新開放國際旅遊。 ForwardKeys的航班預訂資料顯示,7月份的國際旅遊已有少許成長。然而,因全球各地皆頻傳新的確診案例,大部份國家邊境仍持續關閉,觀光復甦之路依舊不明朗。 ♦政府的支持是重啟觀光的關鍵 根據5月發佈的 World Tourism Barometer,UNWTO依疫情控制速度、旅遊限制、邊境關閉等相關防疫措施的持續時間長短,初步預測了3種觀光產業的發展趨勢,推測若於7月、9月、12月開放,國際旅客將分別損失58%、70%、78%,等同於較去年下降8.5億至11億國際旅客人次,損失9,100億美金至1.2兆國際觀光出口收益,1億至1.2億個觀光產業直接相關的工作面臨危機。 世界各國紛紛針對財政、金融及就業等面向實施相關措施,以緩和受疫情重創的經濟現況,刺激觀光復甦。自5月中起,許多國家都開始推動重啟觀光的各項措施,包括執行各項安全及衛生規範及推動國內旅遊相關政策。(UNWTO相關新聞稿:https://www.unwto.org/news/as-tourism-restarts-unwto-notes-strong-and-rapid-governments-response-to-covid-challenge ) UNWTO呼籲,在旅遊限制逐漸開放的情況下,全球須以負責、安全、減少接觸的無縫旅遊等方式重啟觀光,重振觀光信心及信任為當務之急。 資料來源:UNWTO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0/06/05
2020 Q1全球觀光整體概況
♦2020 Q1全球各區的入境國際旅客概況─全球觀光正面臨史上最嚴峻危機 全球 全球因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影響,正面臨史無前例的健康、社會與經濟重大危機,旅遊及觀光產業亦因此深受重創。 2020年第1季全球國際旅客人次平均下降22%,3月份的全球國際旅客人次驟降57%。 因此,第1季共損失約6,700萬國際旅客人次與800億美金的觀光收入。 各區 1. 區域概況: 亞太地區首當其衝(- 35%),其次為歐洲(-19%),美洲(-15%),非洲(-12%)、中東(-11%)。 疫情最嚴峻的亞太地區中,國際旅客人次下降3,300萬,而當時疫情相對和緩的歐洲,也減少了2,200萬國際旅客人次。 2.分區概況: 東北亞(-40%)及東南亞(-33%)為旅客人次下降最多的分區。大洋洲、南亞、南歐及地中海歐洲、加勒比地區皆下降約20%或更多。 ♦產業概況:航空及旅宿業指標皆創下史上最低點 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的資料顯示,國際航空客運運能於三月驟降38%,全球各區都有2位數的下降。ICAO推估2020年,全球國際航空旅客人數恐降低44%至80%。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指出,2020年第1季的國際客運收益(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ers, RPKs)下降了22%, 3月驟降56%,與國際旅客人次下降程度略同。IATA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旅客需求將下降48%。 ForwardKeys的研究報告指出, 2020年第1季,全球機票訂位下降80%,亞太地區首當其衝(-98%),歐洲(-76%)、美洲(-67%)、非洲及中東(-65%)。 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旅宿業方面,全球所有地區的平均客房收入皆有2位數的驟降,最嚴重的地區為亞洲(-66.7%)及歐洲(-61.6%)。 ♦COVID-19(武漢肺炎)相關旅遊限制 史上首度,因疫情影響,全球100%旅遊目的地皆實行旅遊限制,包括對旅客全面或部分關閉邊境、禁止國際航班等各種相關措施。 全球各國紛紛旅遊限制時序: ⚠1月30日,當世界衛生組織(WHO)於正式將COVID-19列為最高警戒級別的「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 全球已有11個旅遊目的禁止來自中國的旅客入境 ⚠3月11日,WHO宣布COVID-19為全球大流行(pandemic)疾病時,全球已有85個旅遊目的地實施各種程度的旅遊限制, 2週後(3月24日),實施旅遊限制的目的地已倍增至181。 ⚠4月20日,全球所有旅遊目的地(共217個)皆已實施旅遊限制。 截至5月8日,全球25%旅遊目的地已實行旅遊限制至少3個月,40%旅遊目的地已實施2個月。全球有156個旅遊目的地禁止國際觀光入境。 ⇨更深入COVID-19旅遊限制研究資料,可參考UNWTO新聞稿及完整研究報告:https://www.unwto.org/news/covid-19-world-tourism-remains-at-a-standstill-as-100-of-countries-impose-restrictions-on-travel ♦UNWTO依疫情發展的情形,推估觀光產業未來的趨勢走向及影響程度 因疫情發展仍充滿不確定性,UNWTO以疫情控制速度、旅遊限制、邊境關閉等相關防疫措施的持續時間長短評估,2020年全球國際旅客人次將較2019年下降58%到78%。 推估2020年,國際旅遊遭受的衝擊包括: ▼國際旅客人次下降8.5億至11億 ▼國際觀光出口收益損失9,100億美金至1.2兆: 國際觀光支出將較前一年下降約62%-79%,簡言之,2020年全球國際觀光支出總數將從2019年的1.48兆美金,降為約3,100億至5,700億美金 ▼1億至1.2億個觀光產業直接相的工作面臨危機(觀光產業約有80%的企業為中小企業,產業面臨巨大衝擊) 本次疫情衝擊將終止自2009年金融危機後,連續10年穩定的觀光成長,更是自1950年有紀錄以來面臨最嚴重的危機。 根據WHO截至5月11日的資料,全球前12個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美國、西班牙、俄羅斯、英國、義大利、德國、巴西、土耳其、法國、伊朗、中國、加拿大)中,有8個國家為前10大旅遊目的地國,6個國家為全球前10大觀光收入國,8個國家為前十大觀光支出國。 ⇨更多國際觀光與COIVD-19疫情影響資訊請參考:https://www.unwto.org/international-tourism-and-covid-19 ♦UNWTO觀光前景展望─專家預測2021年才能迎接復甦 根據UNWTO專家小組調查顯示,國內旅遊的復甦將比國際旅遊快,大部分專家推測2020年第4季將有復甦的徵兆,但真正迎接復甦仍須等到2021年。 全球各國皆採取各項措施以紓困、振興深受疫情影響的觀光產業,旅遊目的地亦同時積極規劃行銷推廣、安全衛生辦法、公私合夥等相關措施以加速觀光復甦。 根據過去的重大危機經驗,休閒旅遊往往恢復較快,特別是拜訪親戚朋友的旅遊,其次才為商務旅遊。 各區域觀光復甦預測: ➜非洲及中東地區的國際旅遊可望在2020復甦 ➜美洲地區的國際旅遊復甦最不樂觀,難以在2020年恢復 ➜歐洲及亞太地區則有半數專家認為可望在2020年開始復甦 ♦2020全球經濟展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4月發布的2020全球經濟展望中指出,在2019年全球經濟成長2.9%的後,2020年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將下跌3%,遠超過2009年金融危機下降的0.1% 全球需求大減的情況下,商品價格驟降,出口商亦深受影響。2020年發達經濟國家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將下降6%,新興市場經濟則下降1%。 若2020下半年疫情趨緩,且在有效的財務及金融政策支持下,2021年全球經濟可望回升5.8% ⇨更多全球經濟展望資訊,請參考IMF 4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Issues/2020/04/14/weo-april-2020 資料來源:UNWTO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