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4
2023 1-7月全球觀光概況
♦2023年1-7月,國際觀光已恢復至疫情前的84%
國際觀光概況:
✦ 全球國際旅客人次概況
2000-2022入境國際旅客人次與觀光收入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 產業指標概況——2023年1至7月國際航空旅行穩健復甦
✦ 航空客運量(Air passenger traffic)
♦ UNWTO 觀光信心指數
2023年5-8月指標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國際觀光概況:
✦ 全球國際旅客人次概況
- 在經濟和地緣政治的挑戰,旅行需求持續反彈並復甦。
- 在第二季和北半球夏季初期的強勁表現後, 2023年1至7月間約有7億人次出境旅遊,較去年同期成長約43%,已恢復至2019年疫前水準的 84%。7月是今年最繁忙的月份,有 1.45億的出境旅遊人次,約佔今年總額的 20%。
- 2023年第1季達到80% 後,因強勁的旅遊需求,國際旅客人次在2023年第2季達到疫前的85%,並在2023年7月達到了90%。
- 按地區劃分,中東地區在2023年1至7月間的入境人數超過疫情前的20%。歐洲是全球最大的旅遊目的地地區,在區域內旅遊的大量需求下,其旅遊目的地已達到疫情前的91%;歐洲迎來3.75 億遊客,佔全球遊客總數的 54%。
- 1至7月間,非洲遊客人數恢復至疫前的92%,美洲則恢復了87%,亞太地區今年因許多旅遊目的地重啟使國際觀光快速復甦,入境人數已攀升至疫前的61%。
- 以分區而言,2023年1至7月,北非(+8%)、中美洲(+2%)和南地中海歐洲(+1%)皆超過疫前的表現。
- 正如UNWTO在 2023年1月《World Tourism Barometer》中的預測,這些結果顯示國際旅遊業有機會在2023年恢復至疫情前的80%至95%。
- 根據最新的UNWTO觀光信心指數,2023年9至12月的前景顯示觀光將持續復甦,但在 6至8月的旅遊旺季後,復甦速度將趨於緩和。
- 觀光持續復甦也反映在產業指標的表現上。根據UNWTO旅遊復甦追蹤系統的調查,截至 2023年6月,國際航空運能和旅客需求均恢復至疫情前的84%(IATA);2023年1至8月的飯店預訂量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Sojern旅遊行銷平台),8月全球旅館住宿率達70%(STR)。
- 充滿挑戰的經濟環境可能會影響今年的消費模式,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不斷上漲的油價導致交通和住宿成本上升。對家庭預算和觀光信心帶來壓力,並增加生活成本,而影響今年接下來的消費模式,遊客將追求更物超所值、離家更近且短程的旅行,以應付物價上漲和整體的經濟挑戰。
2019-2023 1-7月全球入境國際旅客成長率
資料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國際觀光收入及支出概況
- 根據全球超過140個目的地的最新數據,2022年國際觀光收入達1.1兆美元,較2021年成長76%,反映出去年國際觀光表現的強勁反彈。
- 2022年觀光收入達到疫前的74%,一些大型旅遊目的地的收入恢復或超過2019年,其中包括英國、墨西哥和土耳其。
- 相較於疫前,2022年的收入情形表現超越了國際旅客人次。這是由於國際旅客的旅行支出較高,部分原因則是停留時間較長。2022年,入境人次恢復到疫前的66%,而收入則恢復至74%。
- 全球各區2022國際觀光收入,與2019年同期相比,年同期相比,概況如下:歐洲-13%(5,500億美元)、非洲-25%、中東-30%、美洲-32%、亞太地區-72%。
- 2022國際觀光出口收益(含交通費)以達1.25兆美元,較2021年成長52%,約達2019年1.7兆美元的66%。
- 2022年國際觀光出口收益(含交通費)達到 1.3 兆美元,相當於疫前的76%。這表示2022年觀光產業佔全球商品和服務出口的4%,低於2019年的7%。就出口類別而言,旅遊業從2019年的全球第三大出口部門下降到2021年的第九大出口部門(2022年的數據尚無法取得)。
- 以觀光收入的表現來看,中東地區最為出色,2022年收入較疫前增加32%,是全球唯一收入超過2019年的地區。
- 與2022年觀光收入相較,各地區成長率如下:歐洲地區+96%、非洲+84%、美洲+72%,而亞太地區僅成長36%,因該地區的許多國家在2022年仍禁止非必要旅行所致。
- 2020-2021年國際觀光收入因疫情影響,損失預計達2.5兆美元,略低於之前所預估的2.6兆美元。疫情期間觀光收入與2019年相較,跌幅如下:2020年-63%,2021 年-59%,2022年-24%。
- 全球主要客源市場的國際觀光支出超過了疫前水準,其中德國(截至7月成長11%)、義大利(截至6月成長15%)和英國(第1季成長16%),大力推動歐洲及其他地區目的地的入境旅遊發展。
- 2023 年第1季,來自荷蘭(+14%)、比利時(+13%)和瑞士(+7%)的旅客在出境旅遊支出高出2019年同期。
- 2022年全球最大客源市場-美國,其支出於2023年1至7月較疫前成長11%,尤其帶動了美洲和歐洲的旅遊人數。
- 在亞太地區,與2019年相較,2023年第1季印度旅客的國際觀光支出增加了75%;截至6 月,馬來西亞旅客的國際觀光支出增加了28%。由於最近才解除限制或重新開放邊境,其他市場的觀光支出仍低於2019年,尤其是東北亞。
- 在中東地區,埃及和卡達的出境旅遊支出在2023年第1季分別超過疫前63% 和50%,為該地區入境旅遊做出極大的貢獻。
- 奧地利(2023年第1季成長38%)、挪威和愛爾蘭(截至6月皆成長28%)的國際觀光支出也十分強勁,均超過了疫前的支出數字。
2000-2022入境國際旅客人次與觀光收入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 航空客運量(Air passenger traffic)
-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調查,2023年1至 7月全球航空客運量持續穩健復甦,已達到疫前的 92%。 7月的航空客運收益(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ers, RPKs)較去年同期成長26%,顯示北半球夏季的客運需求強勁。
- 根據2023年1至7月的數據顯示,國際客運量已恢復至2019年的86%,與同期入境國際旅客人次復甦84%概況略同。
- 各區域的國際航空客運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如下:北美-1%、中東-6%。歐洲-8%、拉丁美洲-11%、非洲-12%、亞太地區因國際觀光反彈速度較慢,僅為2019的33%。
- 2023年1至7月,全球國內航空較疫前成長3%,依據市場劃分,印度+6%、中國+4%、美國+3%、巴西-+1%,皆超越2019年表現。
- IATA的數據顯示,2023年1至7月,全球國際航空運能(以可用座位公里數或最大運能衡量)攀升至2019年同期的15%,與2022年同期相較有顯著的成長(-31%)。其中,北美及歐洲地區在2023年1-7月,分別恢復至疫情前的98%及94%。
- 全球國內航空運能大多已超過2019水準(+7%可售座位公里Available Seat Kilometer, ASK),與2019年同期相比,中國+18%、印度+7%、巴西+5%和美國+4%都已超越疫情前表現,而中東為-5%,該地區運能接近疫前水準。
- 依據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2023年8月全球飯店旅館住房率達70%,自1月初的54%不斷的成長。2023年8月,歐洲(73%)及亞太地區(72%)住房率為最高,其次是美洲+66%、非洲和中東(皆為65%)。
♦ UNWTO 觀光信心指數
- 根據2023年9月的調查顯示,在0到200的範圍內,UNWTO觀光信心指數在2023年5-8月獲得132分,略低於5月預估的139分。
- 儘管受經濟和地緣政治影響,專家指出,因強勁的旅遊需求及大多數國家(尤其是亞太地區)取消旅遊限制,且美國、中東和歐洲市場的強勁表現,對於5-8月旅遊業的復甦情形十分重要。
- 大部分受訪者認為2023年5-8月的國際觀光表現比預期好(46%)或更好(17%),而22%的受訪者認為表現持平,約15%的人認為情況變得更糟。
2023年5-8月指標
圖片來源: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 專家指出,許多目的地出現強勁成長,達到或接近疫前表現,但其他目的地仍落後於疫情前的數字,尤其是近期開放國際觀光的亞洲目的地。
- UNWTO最新信心指數顯示,在被壓抑的觀光需求和航班增加的支持下,2023 年9至12 月將繼續復甦,但在北半球夏季旅遊旺季結束後,復甦速度將趨於緩和。
- UNWTO專家小組表示,充滿挑戰的經濟環境仍是2023年國際觀光有效復甦的關鍵因素。
- 此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其他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帶來的不確定性,及COVID-19病例再現也形成下行風險。
- 專家指出,人力短缺仍然是關鍵問題,因觀光旅遊業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而無法應付高度的旅遊需求。
- 簽證發放和航空運能影響中國觀光的有效恢復,尤其是長途旅行。專家表示,中國當地和周邊的旅遊目的地,以及入境要求簡易的旅遊目的地皆可因此受益。 中國為期8天的黃金週假期讓民眾非常期待(9月29日至10月6日),因為這是中國觀光恢復以來的第一個長假。
- 近幾個月發生的極端天氣相關事件(如熱浪、洪水),其中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7月是有史以來最熱的月份,這凸顯了對旅遊流量進行適應和有效管理的必要性。
- 有72%的專家表示,入境旅遊未受到天氣相關事件的影響(37%),或是只受到很小程度的影響(35%);不過,有28%的受訪者提到部分目的地受到了較大程度(6%)或一定程度(22%)的影響。部分專家指出,極端天氣事件或條件可能會引發旅遊季節模式的重新分佈,從而鼓勵人們在淡季期間出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