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0
中東 ─ 2020旅遊與觀光產業表現
中東是2019年觀光成長第2快速的地區,僅次於亞太地區,2019年觀光GDP成長3.2%,其中成長貢獻最大的國家為沙烏地阿拉伯,2019年的觀光GDP成長11.7%,沙烏地阿拉伯不僅是中東地區國家中觀光成長最快速,同時也是2019年G20國家中成長最快速的國家。然而,2020年中東的觀光GDP則減少了51.1%,比全球的平均值49.1%更嚴重。國旅支出下降了42.8%,國際觀光收入更大幅下降了70.3%。中東的國際觀光支出於總觀光支出的佔比從2019年的62%下降至2020年的46%,而國內觀光支出佔比則從2019年的38%成長至2020年的54%。2020年中東地區的觀光就業人口下降17.4%,等同於120萬份工作流失。 ※WTTC- Travel and Tourism Economic Impact 2021-Global Economic Impact & Trends 2021報告書全文請參考WTTC官網:https://wttc.org/Research/Economic-Impact 全文圖片及資料來源:WTTC- Travel and Tourism Economic Impact 2021- Global Economic Impact & Trends 2021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1/08/20
美洲 ─ 2020旅遊與觀光產業表現
美洲旅遊及觀光GDP在2020年下降了42.4%,為全球受疫情影響最低的地區。因此,美洲持續為全球觀光GDP貢獻最多的地區,佔全球旅遊及觀光直接相關GDP的35%。美洲境內國內旅遊支出下降38.9%,而國際旅遊支出則因各種國際旅遊限制下降了72.1%,導致國旅支出於總觀光消費的比例從2019的82%上升至2020年的91%。而觀光產業就業人口下降26%,相當於1,180萬份工作流失。 儘管美國的觀光GDP下降了41%,美國依然是全球觀光經濟貢獻最大的國家,因此美國在全球觀光產業復甦之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事實上,美國正穩定地迎向觀光復甦,部分因拜登政府推出2021年美國救援計畫法案,該法案於航空業投入了140億美元,同時也加速疫苗生產與施打,提供觀光相關企業能夠恢復損失及讓員工復職的機會。同時,儘管墨西哥的觀光GDP減少了48.1%,仍持續為美洲第2大的旅遊與觀光經濟體。 即便北美及拉丁美洲的觀光GDP表現相對較全球其他分區好,分別減少42.2%及41.1%,但加勒比地區卻下降了58%,主要因該地區高度仰賴國際觀光。旅遊及觀光產業為加勒比地區大多數國家主要經濟來源,觀光產業將是該地區在後疫情時代下,促進社會經濟復甦的重要關鍵。 加勒比地區國家觀光GDP佔比圖 ※WTTC- Travel and Tourism Economic Impact 2021-Global Economic Impact & Trends 2021報告書全文請參考WTTC官網:https://wttc.org/Research/Economic-Impact 全文圖片及資料來源:WTTC- Travel and Tourism Economic Impact 2021- Global Economic Impact & Trends 2021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1/08/20
歐洲 ─ 2020旅遊與觀光產業表現
歐洲的觀光GDP同樣受COVID-19相關旅遊限制影響而下降51.4%,國內旅遊支出下降48.4%,國際旅遊支出則下降63.8%,然而,歐洲的國際觀光收入下降幅度則因歐洲境內的國際旅行刺激,而低於全球的平均值-69.4%,因此,歐洲仍然是全球國際觀光收入最高的地區。如同全世界多數國家,部分歐洲政府也提出許多刺激消費的振興補助方案,協助減少國旅消費受創程度。 歐洲的觀光就業人口下降9.3%,等同於流失360萬份工作。許多歐洲國家如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等國皆即時採取行動,協助保護觀光產業工作,否則原本觀光工作流失情況可能更為嚴重。 在全球觀光GDP排行榜中,許多歐洲國家排名有新的變化,德國從第3名降到第4名,觀光GDP下降46.9%,義大利則從第6名上升至第5名,觀光GDP下降51%,法國則從第7名上升至第6名,觀光GDP下降48.8%,在2019年排名第5的英國則降到第8名,觀光GDP減少62.3%,荷蘭從第15名上升至第13名,觀光GDP下降36.5%,瑞士則是晉升至第20名,觀光GDP下降35.4%。 西班牙2019年的國際旅客支出排名為歐洲第1、全球第3,2020年則被法國、德國及義大利超越,國際旅客支出史無前例地減少了78.2%,受西班牙的主要客源國英國的旅遊限制影響。 ※WTTC- Travel and Tourism Economic Impact 2021-Global Economic Impact & Trends 2021報告書全文請參考WTTC官網:https://wttc.org/Research/Economic-Impact 全文圖片及資料來源:WTTC- Travel and Tourism Economic Impact 2021- Global Economic Impact & Trends 2021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1/08/20
非洲 ─ 2020旅遊與觀光產業表現
2020年非洲的觀光GDP下降49.2%,相近於全球觀光GDP變化平均值。非洲境內國旅支出下降42.8%,國際旅遊支出則下降了66.8%。在觀光就業概況上,非洲觀光就業人口損失較其他地區嚴重,較前一年下降29.3%,共有720萬份工作流失。 非洲境內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觀光GDP表現較北非好,分別下降46.5%及53.7%。以國家而言,即便2020年經歷重創,觀光GDP表現最好的國家依然為埃及(140億美元)、南非(111億美元)、奈及利亞(110億美元),這3個國家的觀光GDP分別下降55%、49.8%及39.3%。 在疫情尚未爆發前,非洲境內的旅遊及觀光收益為整修、擴建自然公園及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經濟來源,許多觀光計畫也同時支撐著許多當地社區的生計。在COVID-19的旅遊限制下,觀光業受重創,直接衝擊當地社區、野生動植物及當地環境,因此,安全地重新開始國際間的移動為首要之務。 ※WTTC- Travel and Tourism Economic Impact 2021-Global Economic Impact & Trends 2021報告書全文請參考WTTC官網:https://wttc.org/Research/Economic-Impact 全文圖片及資料來源:WTTC- Travel and Tourism Economic Impact 2021- Global Economic Impact & Trends 2021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1/08/20
亞太地區 ─ 2020旅遊與觀光產業表現
亞太地區因中產階級收入增加、簽證簡易化、基礎建設的投資,以及政府逐漸重視等因素,而成為2019年觀光GDP成長最快速的地區(+7.4%)。 2020年則因COVID-19相關的旅遊限制而成為觀光表現最差的地區,亞太地區的觀光GDP下降了53.7%,因該區大多數國家皆關閉入境旅遊邊境,國際觀光支出下降了74.4%。而國內旅遊支出則是下降了48.1%,國旅支出於總觀光支出的比例從2019年的74%成長至2020年的85%。亞太地區的就業人口則下降了18.4%,等同於流失了3,410萬份工作,即便如此,亞太地區仍持續為2020年全球觀光產業就業人口最多的地區,總共佔全球的55%(1.51億)。 亞太地區內的觀光經濟表現不太平均,南亞的觀光GDP下降36.5%,而東北亞下降56.4%,中亞則下降57.6%,中國史無前例下降了59.9%,下降幅度大於亞太地區的平均值-53.7%,但中國仍持續為全球第2大及亞太地區最大的觀光經濟貢獻國家,該國的觀光GDP佔亞太地區總觀光GDP的47.1%。此外,印度2020年的觀光GDP下降36.3%,較全球及亞太地區的下降幅度小,因而於全球觀光GDP貢獻國家排名中,從第9名上升至第7。 亞太地區內許多國家的國內旅遊支出下降幅度小於全球平均值-45%,如:泰國-28%、越南-28.2%、日本-30.3%、紐西蘭-30.4%、印度-30.7%、馬來西亞-32.7%、南韓-34%、印尼-35.2%、菲律賓-35.5%、新加坡-36.1%。在上述國家中,大多數國家政府都發起振興或財政補助以刺激國內旅遊復甦。 ※WTTC- Travel and Tourism Economic Impact 2021-Global Economic Impact & Trends 2021報告書全文請參考WTTC官網:https://wttc.org/Research/Economic-Impact 全文圖片及資料來源:WTTC- Travel and Tourism Economic Impact 2021- Global Economic Impact & Trends 2021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0/06/05
2020 Q1 年度區域概況-亞太地區
整體概況 亞太地區是第一個受到COVID-19重創的地區,2020年1至3月,國際旅客人數減少了35%,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300萬。最明顯的是在中國出入境市場,2月份中國的入境旅客數下降了37%,3月份更下降至64%。 1月23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封城導致了隨後的旅遊禁令及1月下旬飛往中國的國際航班暫停,隨之也導致了中國出境旅遊的需求下降。自COVID-19在中國以外的國家爆發後,也導致了疫區國家前往亞太區的航線減少,至此全球大多數國家的首要入境客源-中國的出境旅遊被迫停止。 UNWTO的報告顯示,截至4月27日,亞太地區70%的旅遊目的地已徹底針對國際觀光封鎖邊境。 儘管中國已於4月7日宣佈解除武漢封城,亞太區的部分國家(如紐西蘭、澳洲)已逐步解除封城令,但國際旅遊的限制仍然存在。 由於COVID-19影響,亞太區今年最重要的大型活動-2020東京奧運已確定延至2021年舉辦。 分區概況 根據現有入境國際旅客資料統計,東北亞(-40%)和東南亞(-33%)降幅最大,南亞(-22%)及大洋洲(-23%)次之。 香港(-84%),澳門(-68%),日本(-51%),韓國(-47%)等國第一季入境國際旅客損失嚴重,3月份入境旅客數更是來到最低點。 航空及旅宿指標: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資料,3月份亞太地區為受影響最大的地區,國際旅客運量下降66%。因疫情迅速蔓延,中國與亞太地區許多國家都施行嚴格國際航運限制,與2月份相比,3月的客運量下降速度增加了一倍以上。 由於部分航空公司已開始恢復國內航班,3月中國的國內客運收益(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ers, RPKs)(-66%)與2月的(-85%)相比有所回升。 ForwardKeys的研究報告指出,以機票訂位的資訊顯示,2020年第一季入境亞太的國際旅客較前年同期下降49%,是全球下降最多的區域;自亞太地區離境的國際機票訂位也於第一季較前年同期減少98%。 根據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就平均客房收入(Revenue Per Available Room, RevPAR)而言,在2020年1月時COVID-19對全球飯店業的影響僅限於亞洲(-9.6%)。直到三月時,亞太地區的平均客房收入下降了66.7%,入住率僅28.3%(-59.5%),平均房價則下降18%。受疫情影響,亞太區的飯店業在三個關鍵績效指標都落到史上最低點。 資料來源:UNWTO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0/06/05
2020 Q1 年度區域概況-美洲地區
整體概況: 2020年第一季入境美洲國際旅客較前年同期下降15%,受COVID-19疫情及旅遊限制的影響,3月入境國際旅客下降46%。 美洲各地區受COVID-19疫情衝擊影響的時間不一,部分國家及地區直到第一季尾端才開始陸續因疫情而開始實施旅遊禁令。北美(加拿大、墨西哥)、加勒比地區(千里達及托巴哥、聖馬丁島、多明尼加)、中美洲(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及南美洲(阿根廷、哥倫比亞)等部分國家/地區,在一、二月時,觀光仍維持穩定成長。 美國已於一月份公布有關COVID-19病例,並於當月底限制中國旅客入境;3月開始關閉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邊界,禁止非必要交通往來,因此3月份來自墨西哥的入境人數創下兩位數的大幅下滑。由於3月份禁止26個歐洲國家的公民以及大多數其他主要海外國家的公民入境,因此來自歐洲市場的旅客人數大幅下降。 UNWTO的報告顯示,截至4月27日,美洲有80%的旅遊目的地已針對國際觀光封鎖邊境。 分區概況: 加勒比(-20%)和南美(-19%)的入境國際旅客下降最多,而中美洲及北美入境旅客分別下降15%及13%。 雖然美洲地區大多數的國家尚未提供3月份的入境旅客數據,但因封城令和旅遊限制的關係,3月入境國際旅客人數驟降,如秘魯,巴哈馬或哥斯大黎加的數據顯示3月份國際入境人數下降-50%至-70%。 航空及旅宿指標: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資料顯示,2020年第一季北美國際旅客需求下滑20%,在3月份單月下降54%;拉丁美洲國際運量於第一季下降17%,在3月份下降46%。 ForwardKeys研究報告中,2020年第一季美洲國際旅客入境人數較前年同期下降28%,下降幅度僅次於亞太和歐洲地區。第一季來自美洲的國際機票預訂量下降67%。 根據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受COVID-19疫情衝擊影響,三月份北美的平均客房收入(RevPAR)下降53%、中美洲下降59%,而南美洲下降48%。中南美洲住房率下降48%,僅剩31%[1]。從一月受到COVID-19開始大流行的影響下,美國三月住房率僅剩39%(-42%)。 資料來源:UNWTO 資料僅供內參 [1] UNWTO報告資料原文誤植,此數據直接引用自STR發布新聞稿數據 https://str.com/press-release/str-centralsouth-america-hotel-performance-march-2020
看更多+ -
2020/06/05
2020 Q1 年度區域概況-歐洲地區
整體概況: 歐洲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 2020年第一季入境歐洲國際旅客較前一年同期下降19%,即便一、二月穩定的入境旅客成長仍難敵三月份的60%負成長。 在COVID-19疫情的影響下,歐洲受創嚴重程度僅次於亞太地區,自三月起,歐洲各國陸續開始實施封城令、關閉國家邊境等措施以阻絕疫情傳播,義大利為第一個於三月初實施封城令的國家,其他國家於三月中旬後陸續跟進,歐洲三月共損失了約2,200萬的國際旅客人次。 歐盟地區(EU+ area)自3月16日起便限制來自第三方國家的非必要旅遊入境,4月8日宣布入境限制延長30天,5月8日歐盟執行委員會邀請會員國再次延長此項旅遊限制至6月15日。(此措施涵蓋國家包含:所有申根會員國,包括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賽普勒斯及羅馬尼亞,以及非歐盟成員國的冰島、列支敦斯登、挪威及瑞士) UNWTO的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4月27日止,歐洲83%的旅遊目的地已徹底封鎖邊境,禁止國際觀光 許多歐洲國家COVID-19確診及死亡人數已開始逐漸下降,並逐步解除封城令,但何時能開放國際旅遊仍是未知數。 分區概況: 歐洲各區3月份的入境國際旅客急遽下降:南歐及地中海歐洲減少最多(-23%),期次為西歐及北歐(皆-19%),最後為中歐及東歐(-15%)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截至5月11日的資料顯示,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德國、英國、俄羅斯及土耳其等幾個歐洲最大的旅遊目的地,為全世界COVID-19疫情最嚴峻主要國家。 少數歐洲國家已回報三月入境國際旅客概況,如以色列(-81%)、土耳其(-68%)、喬治亞(-56%)、奧地利(-69%)、芬蘭(-58%)。 航空及旅宿指標: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資料顯示,歐洲的國際客運收益(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ers, RPKs)於三月份下降54%,第一季平均下降19%。三月份歐洲境內與前年同期相比,運能下降42.9%、運量下降55%。自三月中起,美國與歐洲的旅遊禁令導致該市場成長率減少57%。 歐洲航空安全組織(Eurocontrol)指出,歐洲三月航班較前年同期減少41%,每日運量更減少了88% ForwardKeys的研究報告指出,以機票訂位的資訊顯示,2020年第一季入境歐洲的國際旅客較前年同期下降36%,損失僅次於亞太地區;自歐洲離境的國際機票訂位也於第一季較前年同期減少76%。 根據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旅宿業也同樣受到疫情衝擊,三月歐洲的平均客房收入下降61.6%,為僅次於亞太地區第二大受疫情重創的地區,三月的住房率也降至26.3%(-61.6%),平均房價下降8.1%。三月歐洲的絕對住房率及平均客房收入,為自有資料以來最低紀錄。 資料來源:UNWTO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0/06/04
2020 Q1 年度區域概況-中東地區
整體概況: 2020年第一季入境中東國際旅客較前一年同期減少11%,三月下降41%。原預計於10月份展開的「2020杜拜世博」,也受COVID-19(武漢肺炎)影響,決定延期至2021年舉行。 據UNWTO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4月27日止,中東62%的旅遊目的地已徹底封鎖邊境。 航空及旅宿指標: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資料顯示,中東的國際客運收益(RPKs)第一季平均下降13%,三月份更降至46%,主要來自歐洲及亞洲等關鍵市場的影響。 ForwardKeys的研究報告指出,以機票訂位的資訊顯示,2020年第一季入境中東的國際旅客較前年同期下降32%,自中東離境的國際機票訂位也於第一季較前年同期減少65%。 根據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三月中東旅宿業的平均客房收入下降60.8%,入住率減少51.5%跌至36.6%,平均房價下降19%。 資料來源:UNWTO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0/05/05
2019年度區域概況-亞太地區
整體概況 2019年到亞太地區的國際旅客約3.64億人次,佔全球國際旅客總人次的25%,成長近5%,相較於2018年的7%成長率,國際旅客成長略微降低,主要受東北亞在2019年下半年的觀光成長趨緩影響。整體而言,亞太地區的觀光人次成長最高的地區為東南亞及南亞,這兩區皆成長8%,其次為大洋洲成長3%,東北亞成長2%。 中國的出境旅遊持續為全球許多旅遊目的地帶來強勁的成長,儘管去年中國出境旅遊成長了14%,但因中美貿易戰的緊張關係導致經濟成長趨緩、及人民幣貶值等因素影響,2019年上半年的國際觀光支出減少了4%。 出境旅遊成長約6%,亞洲境內的國際旅行首度超過80%,區域內的旅行需求大增,亞洲遊客在出境旅遊中平均停留時間為5.9夜,每次旅行平均花費為1,570歐元,遠超過全球平均的1,280歐元。 2020 ITB世界旅遊趨勢報告中指出,城市旅遊是亞洲旅客最喜歡的旅遊形式,2019年成長9%,有35%的市佔率;往返同一目的地的旅行(Round trips)是亞洲第二大觀光市場市佔率約24%;海灘旅遊則成長6%,市佔率約21%。 ※觀光信心指數(The UNWTO Confidence Index)是由UNWTO專家小組自2003年四月起,每四個月依全球觀光表現及經濟走勢進行評估,專家小組成員將針對各地前四個月的觀光表現及未來四個月的預測給予評分。評分標準為「0」更糟、「50」糟、「100」持平、「150」好、「200」更好。平均每次有近300位專家進行評估。 資料來源:UNWTO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0/05/04
2019年度區域概況-美洲地區
整體概況 2019年到美洲的國際旅客約2.2億人次,較前年成長了約2%,美洲各旅遊目的地的觀光表現各有差異,國際旅客人次成長最高的為加勒比地區(+5%),其次為北美(+3%)、中美洲(+2%),南美洲地區則因為阿根廷的出境旅遊下降,以及區域內的政治騷動,導致旅客人次下降3%。美國旅客的出境旅遊仍是美洲地區國際旅客人次成長的主因。 出境旅遊方面,歐洲為成長最高的旅遊目的地(+7%),其中西班牙及義大利2國的成長最高。另外,在旅遊形式上,城市旅遊成長10%,遊輪旅遊也成長6%。 資料來源:UNWTO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0/05/04
2019年度區域概況-中東地區
整體概況 2019年中東為全球國際旅客成長最快速的地區(+8%),共約有6,400萬人次的國際旅客。 四季表現強勁,各旅遊目的地之旅客數字均成長。 因為開齋節和麥加朝聖的需求,冬季表現更佳。 資料來源:UNWTO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 -
2020/05/04
2019年度區域概況-歐洲地區
整體概況 歐洲是全世界最受旅客歡迎的地區,2019年到歐洲旅行的國際旅客約7.42億人次,佔全球國際旅客總人次的51%,較前年成長約4%,相較於2018年的6%與2017年的9%成長率,國際旅客成長略微趨緩中。其中,北歐地區的國際旅客人次概況已連續2年表現較弱。 歐洲境內的旅遊需求是該區觀光持續成長的主因,但2019年因經濟不穩定,歐洲許多客源市場及相關業者皆深受影響,英國旅遊集團Thomas Cook於2019年9月倒閉,歐洲主要的旅遊目的地皆受影響。此外,幾家歐洲小型航空公司,如Aigle Azur、XL Adrian Airways、Germania、Flybmi等也在2019年倒閉。 歐洲地區的主要客源國英國及德國在2019年的觀光成長有限。英國脫歐的僵局,使得英國經濟成長趨緩、英鎊貶值,遊客出國旅行意願降低。而德國的出境旅遊也只微幅成長1%,觀光支出成長2%。 歐洲整體的觀光成長也來自於歐洲境外的主要客源市場的貢獻,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及來自海灣國家合作理事會(GCC)的國家。 出境旅遊目的地:美洲、歐洲皆成長3%,亞洲成長2%。 東歐的出境旅遊成長較西歐強勁,俄羅斯出境旅遊成長7%、波蘭成長6%、捷克成長5%、義大利及法國成長3%、德國、荷蘭、瑞士皆成長2%。 資料來源:UNWTO 資料僅供內參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