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7
2025 Q1全球觀光概況
2025年第一季國際入境旅客人次成長5%
國際觀光概況
全球國際旅客人次概況

2022-2025 Q1全球入境國際旅客成長率
旅遊目的地觀光收入
國際觀光與觀光總出口收益(圖片來源:UN Tourism Barometer)

全球觀光通膨與總體通膨(圖片來源:UN Tourism Barometer)

國際觀光收入成長率2021-2024

國際觀光收入2017-2024
產業指標概況
航空客運量(Air passenger traffic)
聯合國觀光組織信心指數
2025年的消費者趨勢預期(圖片來源:UN Tourism Barometer)

貿易緊張局勢是否對目的地的旅遊表現產生影響?具體於哪些方面?(圖片來源:UN Tourism Barometer)
全文資料來源:UN Tourism Barometer
本文僅供內參
國際觀光概況
- 2025年第一季國際入境旅客人次較2024年同期增長5%,比疫情前2019年增長3%。國際旅客人次超過3億,比2024年同期成長約1400萬名旅客。
- 儘管地緣政治和貿易緊張局勢日益加劇,2025年初的旅遊需求持續強勁成長,但各區域與分區的成果表現不一。
- 與2024年同期成長率相比概況如下:非洲(+9%)、美洲與歐洲(+2%)、中東地區(+1%)、亞太地區(+12%)。
- 現有國際觀光收入數據顯示,2025年年初的旅客消費表現強勁,延續2024年的強勁動能,許多目的地紛紛回報收益穩健增長。
- 2024年關於國際觀光總出口收益(包括收入與載客運輸)的數據已上修,顯示其相較於2023年增長11%(實際增長),達到創紀錄的2.0兆美元。比疫情前的水準高出15%。
- 展望未來,最新的UN Tourism信心指數(UN Tourism Confidence Index)顯示,2025年5-8月期間呈現謹慎樂觀的態度,評分為114分(總分0-200分),較2024年同期的130分有所下降。
- 經濟與地緣政治挑戰持續對觀光業的持續表現和旅客信心構成重大風險。在此背景下,聯合國觀光組織專家小組預期,旅客將會持續尋求物有所值的旅遊體驗。
- 儘管全球局勢之不確定性,旅遊需求預期仍將保持韌性。聯合國觀光組織一月對2025年國際入境旅客人次將成長3%至5%的預測維持不變。
全球國際旅客人次概況
- 歐洲地區在2025第一季共迎接1.25億國際旅客人次,較2024年同期成長2%,更比疫情前同期增加5%。南地中海的歐洲,入境旅客增加了2%,反映出某些目的地在淡季旅遊的需求正在增長。
- 中歐和東歐地區強勁反彈,相較2024年成長8%。根據2025年第一季的現有數據,北馬其頓(+22%)、立陶宛(+21%)、馬爾他(+19%)、拉脫維亞(+16%)、芬蘭(+15%)和西班牙(+6%)等歐洲目的地都展現出強勁表現。
- 非洲地區展現穩固的成果,在2025年第一季,非洲的國際入境旅客人次較2024年成長9%,超越疫情前旅客數量16%。其中,表現最好的國家包括:甘比亞(+46%)、摩洛哥(+22%)、衣索比亞(+7%)和南非(+6%)。
- 美洲地區的國際入境旅客人次成長2%,其中南美洲多個目的地在南半球夏季表現強勁,成長達13%,表現最亮眼的目的地包括:巴拉圭(+53%)、巴西和智利(兩者皆成長48%)、厄瓜多(+17%);而墨西哥也比去年同期增加6%。
- 中東地區成長率為1%,與2024年同期的傑出表現相比,這次的增幅較為溫和。然而,2025年第一季的入境旅客數仍比疫情前的水準高出44%,是所有地區中相對2019年表現最好的。根據可用數據,入境旅客人次成長最多的國家是埃及(+21%)、約旦和巴林(兩者皆為+9%)。
- 亞太地區入境旅客人次成長12%,相當於疫情前水準的92%(較2019年少8%),顯示該區域持續快速復甦。其中,東北亞在本季表現最為亮眼,國際入境旅客人次較2024年增加23%,達到疫情前水準的91%(較2019年少9%)。日本持續展現穩健表現,成長23%,此得益於日圓貶值以及來自歐洲與北美旅客數量的增長。另外,相較於2024年,蒙古(+19%)、南韓(+14%)和寮國(+11%)的入境旅客數也達到雙位數的成長。
2022-2025 Q1全球入境國際旅客成長率
旅遊目的地觀光收入
- 2025年第一季國際觀光收入現有數據顯示,許多目的地旅客消費皆呈現穩健成長,尤其是歐洲和亞太地區。
- 全球最大觀光收益國美國,繼2024年全年14%的增幅後,在2025年1-3月接續成長3%;第二大觀光收益國西班牙,在2025年1-2月實現9%成長(與2024年同期相比),是在2024年整體成長16%之後的又一佳績。南地中海的歐洲國家,包含土耳其(+7%)、希臘、義大利和葡萄牙(各+4%)。另外,西歐及北歐則包含法國(+6%)、挪威(+20%)、丹麥(+11%)。
- 亞太地區觀光收入持續大幅增長,其中日本成長34%;而尼泊爾(+18%)、韓國和蒙古(兩者皆+14%)也記錄到雙位數成長。
- 修訂數據顯示,2024年國際觀光出口總收益(包含旅遊收入及載客運輸)實質成長11%,達到創紀錄2兆美元,比疫情前的水準高出15%,此大約為全球商品和服務總出口的 6% 及全球服務貿易的 23%。
- 國際觀光收入作為觀光收益的主要組成部分,實質成長11%,達到1.7兆美元(已根據通膨和匯率波動進行調整)。此超出聯合國觀光組織的初步估計(2025年1月),並反映出許多旅遊地點,尤其是歐美的旅客消費比預期更強,儘管服務業的通膨率仍高於整體經濟的通膨率。2024年的旅遊通膨略微緩和至8.0%,但仍高於5.7%的總體通膨率。
- 2024 年國際旅行的平均支出維持在每趟 1,170 美元,高於疫情前每趟 1,000 美元的平均水準。
- 2024年觀光收入的成長,主要受到來自大型客源市場強勁支出的推動,例如英國(較2023年成長16%)、加拿大(+13%)、美國(+12%)、澳洲(+8%)和法國(+7%)。全球最大的觀光消費國中國,其出境觀光支出激增30%,達到2,510億美元,比疫情前水準高出約3%。
- 去年其他報告支出強勁成長的主要市場則包括:沙烏地阿拉伯(+17%,在2023年已呈現顯著成長)、西班牙(+14%)、比利時(+14%)、荷蘭(+13%)和奧地利(+11%)。其他支出數據如:美國(+8%),德國、法國、義大利和韓國(均+4%),台灣(+30%),以及巴西(+12%)。
- 最新UN Tourism專家小組調查顯示,2025年可能影響國際旅遊的主要挑戰,來自於經濟因素,包括經濟成長趨緩、高昂的旅遊成本以及近期關稅的增加。
- 2025年5月的調查中被專家小組列為第三大主要擔憂。關稅可能導致更高的消費者物價,進而對家庭消費支出造成壓力,並擾亂全球價值鏈。
- 2024年國際觀光收入達到創紀錄的1.7兆美元,經通膨及匯率波動調整後,相較2023年實質成長11%,與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高出15%。此結果超過聯合國觀光組織於2025年一月的初步估計,反映儘管服務業通膨居高不下,但在整體經濟狀況良好的背景下,某些旅遊目的地(尤其是歐洲和美洲),旅客的消費表現超乎預期。2024年,旅客平均每趟國際旅程花費1,170美元,高於疫情前平均每趟約1,000美元的消費。
- 根據地區,2024年歐洲地區國際觀光收入達7,250億美元,約佔全球總額的40%,較2023年實質成長6%,並比疫情前的2019年高出20%。美洲地區,收入成長9%,比2019年的水準成長16%;而非洲則是成長10%,較疫情前多6%。
- 2024年中東地區國際觀光收入成長6%,較疫情前大幅增加61%,是所有地區中相對2019年成長幅度最高的。亞太地區的收入則是成長24%,達到疫情前水準的96%(比2019年少4%),顯示旅客消費的強勁反彈,並且超過入境旅客的反彈幅度(入境旅客仍維持在疫情前水準的88%,比2019年少12%)。
- 2024年全球國際觀光總出口收益(包含收入及交通)達到創紀錄的2兆美元,與2023年相比成長11%,較2019年高出15%。此結果顯示,儘管交通和住宿價格高昂(尤其在貨幣大幅貶值的國家),2024年全球各地的旅遊需求依然強勁。
國際觀光與觀光總出口收益(圖片來源:UN Tourism Barometer)
- 近年,服務業通膨一直高於整體通膨,部分原因是勞動力短缺和工資上漲,以及疫情後消費者需求從商品轉向服務的變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2024年服務業的通膨率仍是疫情前的近兩倍。作為服務業,觀光業的價格成長自2021年起也呈現加速趨勢。根據聯合國觀光組織的觀光通膨替代指標顯示,2022年觀光通膨達到近14%的峰值,高於整體通膨的8.6%峰值。至2024年,觀光通膨雖趨緩至8.0%,但仍遠高於疫情前水平(3%-4%),並超過整體通膨率5.7%。
- 根據2025年5月聯合國觀光組織專家小組的調查,面對高昂價格,旅客會優先考慮旅遊服務的性價比。在今年影響旅遊的眾多因素中,專家們指出高昂的交通和住宿費用是第二大挑戰,僅次於反映經濟前景可能較弱的其他經濟因素。
- 預計通膨壓力將於2025年持續放緩,不過某些情況下物價成長略有上升,部分國家會超出其通膨目標。儘管這股趨勢緩和,但由於需求依舊強勁,預計2025年下半年旅遊價格仍會維持相對較高的水平。
全球觀光通膨與總體通膨(圖片來源:UN Tourism Barometer)
- 國際觀光收入和觀光總出口收益的實質變化,是利用整體通膨來對各國的相應數值進行平減(並根據當地貨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波動進行調整)後計算得出。然而,由於近年觀光通膨遠高於整體通膨,若要更準確估計實質變化,可改用觀光通膨率(而非整體通膨)來平減各國的數值。
國際觀光收入成長率2021-2024
國際觀光收入2017-2024
產業指標概況
航空客運量(Air passenger traffic)
-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調查,2025年第一季的全球航空客運量(國際及國內)較2024年同期成長5%,較疫情前2019年成長6%。
- 2025年第一季,國際航空客運量較2024年成長8%,較疫情前2019年成長6%。
- 亞太地區的國際航空客運收益成長幅度最大,較2024年增加14%(較2019年成長2%)。拉丁美洲(+9%)、非洲(+8%)和歐洲(+7%)也呈現強勁成長,而中東地區的客運量增加了4%;相較之下,北美洲的成長則相對緩和,僅1%。
- 2025年第一季,國內航空客運量較2024年成長1%,較疫情前2019年成長11%。
- 以市場而言,印度(+13%)表現最佳,其次是日本(+9%)和巴西(+8%)。中國國內航空客運量增幅較為溫和(+3%),而美國則減少2%。在本季,印度(+24%)、中國(+21%)和日本(+10%)是三個航空客運量超越疫情前水準並呈現兩位數成長的市場。
-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全球國際航空運能(以可用座位公里數或最大運能衡量)成長7%。其中,拉丁美洲(+13%)和亞太地區(+12%)成長幅度最大,其次是歐洲(+6%)、非洲(+5%)和中東地區(+3%);北美洲則持平,成長率0%。
- 2025年第一季,國內航空運能成長2%。若按市場劃分,印度(+14%)呈現雙位數成長,其次是巴西(+7%)和日本(+3%)。
- 史密斯研究中心(STR)資料顯示,2025年4月全球住房率達到67%,與2024年4月的水平(67%)相同。其中, 2025年4月入住率歐洲(69%)為最高,反映復活節假期表現強勁,其次是亞洲太平洋地區(68%)、非洲(65%)和美洲(64%)。
- 以分區來看,北歐(74%)和大洋洲(71%)的住房率最高,而加勒比海地區(69%)、東北亞和西歐(兩者皆為68%)的住房率也高於全球平均水準。
聯合國觀光組織信心指數
- 聯合國觀光組織信心指數反映2025年初呈正向開始,儘管經濟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影響整體信心水準。在0至200分的範圍內,觀光組織專家小組對2025年1-4月期間的評分為113分,低於1月中旬對同期前景的預測(125分)。
- 近半數受訪者認為2025年1-4月的表現優於預期(40%)或遠優於預期(7%),而28%的受訪者則認為沒有特別變化。約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表現很差或更差。這與2025年第一季國際旅客入境人次較2024年同期增長5%的情況一致,反映出今年有個正向的開始。
- 專家提及貿易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其對消費者信心和經濟的潛在影響。這部分解釋了2025年1-4月專家對美洲地區旅遊業表現給出的評分(92分)相對於歐洲(118分)或亞太地區(122分)低,也是唯一評分低於100分的地區。
- 經濟與地緣政治的逆風持續對國際旅遊業和信心水準構成重大挑戰。
- 最新的觀光組織專家小組調查指出,經濟因素—包含經濟成長漸弱、高昂旅行成本,及近期關稅上漲,是2025年可能影響旅遊業的兩大主要挑戰。
- 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與貿易緊張局勢帶來的不確定性,也被認為會影響旅遊信心。消費者信心低落在預期會影響今年旅遊業的因素中排名第四(較1月調查的第六名上升),而地緣政治風險(不包括現行衝突)則排名第五(較1月調查的第三名下降)。其他潛在的負面風險,則包含旅遊規定、人力短缺和極端天氣事件
2025年國際觀光面臨的主要挑戰(圖片來源:UN Tourism Barometer)
- 根據調查,預計遊客將持續追求具性價比的旅遊體驗,但為應對持續高漲的價格,他們也可能選擇前往離家較近的旅遊目的地並縮短行程。
- 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追求性價比仍是2025年預期的主要消費趨勢。約有44%的專家指出,旅客將更傾向於國內旅遊和前往鄰近目的地(較1月調查的26%有所上升),成本上升和貿易緊張局勢可能會促進區域內的旅行。
2025年的消費者趨勢預期(圖片來源:UN Tourism Barometer)
- 最新的聯合國觀光組織信心指數顯示,2025年5-8月期間(包含北半球夏季),旅遊業呈現審慎樂觀的態度。在0到200的評分標準中,專家們對此期間評分為114分,低於2025年1-4月的125分及2024年5-8月的130分。
- 約45%的專家小組成員認為2025年5-8月的前景將更好(40%)或好一點(5%),而33%的成員預計表現將與2024年同期相似。另有約22%的成員認為旅遊業表現可能會更差。
- 謹慎的預期也反映在2025整體前景中。約半數專家認為2025年的前景會比2024年更好或好得多,此比例低於1月調查時的64%。約31%的專家預期表現將與2024年相似,而20%(較1月的9%有所上升)則認為2025年會比去年更差或差得多。
- 專家們強調,進口關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與不可預測性,可能對經濟和旅行情緒造成潛在影響。
- 儘管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貿易緊張局勢對旅遊業績影響甚微或沒有影響,但約25%的受訪者預期在不久的將來會產生部分影響。其他回應則指出,消費者信心降低(25%)、消費支出減少(22%)、特定市場入境人數下降(22%)或旅行價格上漲(20%)。
貿易緊張局勢是否對目的地的旅遊表現產生影響?具體於哪些方面?(圖片來源:UN Tourism Barometer)
- 專家們也提到,數種貨幣相對美元的貶值,例如日圓、土耳其里拉或埃及鎊,可能會持續提升那些及其他目的地的價格吸引力。另一方面,歐元兌美元的升值(自一月以來約15%),可能會使從美國到歐元區目的地的旅行變得更加昂貴,反之則更加實惠。
- 展望未來,許多目的地(特別是非洲和亞太地區)仍有復甦空間。儘管62%的專家表示他們的目的地已恢復到疫情前水準(高於一月的58%),約16%表示將在2025年恢復到2019年水準,另有22%則預計在2026年或更晚。
全文資料來源:UN Tourism Barometer
本文僅供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