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頁行腳寶島人物專訪

風景專題介紹

朱宗慶打擊樂團

發佈日期: 2017/04/05 17:30

作者

跟著董事長遊臺灣

摘要

「打鼓的節奏就像心跳聲一樣」,由朱宗慶老師的這番註解,可以看出打擊樂雖是古典音樂裡的…

內容

 用音符打動人心"   

 
朱宗慶打擊樂團Ju Percussion Group

「打鼓的節奏就像心跳聲一樣」,由朱宗慶老師的這番註解,可以看出打擊樂雖是古典音樂裡的一個門類,卻特別容易和觀眾產生共鳴,朱宗慶打擊樂團的第一代團員黃.儼,說明打擊樂之所以容易讓人接受,在於充滿無限的可能性,台上台下都能發揮想像力。但樂團的生活並不純粹只是拎著鼓棒演奏而已,幕後搬運、排列樂器到所有「團體」生活的工作,團員都要一手包辦,「幾乎24小時以樂團為中心,所以樂團至今沒有對外招考過,一定是學生時期加入,從『基層』開始慢慢養成,成為一團的團員少說也要10年以上。」

 

 

團員各個多才多藝

很多人好奇團員為什麼需要熬這麼長的時間,黃.儼認為,打擊樂演奏家比起獨奏家,更要具備十八般武藝,必須懂得各種打擊樂器,「像樂團的女生雖然常站在前排,若打起大鼓也沒問題,平時打鼓的男生,也很擅長木琴」,樂團採大家庭式的師徒制,所有資深團員都有指導年輕團員的責任。

提到密集的演出行程,黃堃儼說,今年一、二團的國內外演出就超過140場,再加上以大學生為主的「躍動打擊樂團」,會到校園或地方巡迴,「就像職棒大聯盟、小聯盟的分工」。廣受歡迎的「兒童音樂會」以二團成員為主,源起於朱宗慶發現許多表演場合都有年齡限制,便決心為兒童設計專屬節目,打破音樂廳只能正襟危坐的印象,小朋友可以跟著「豆莢寶寶」邊唱邊學樂理,自1989年舉辦至今仍年年加場演出。

 

 

 

朱宗慶打擊樂團Ju Percussion Group
朱宗慶打擊樂團Ju Percussion Group

配角晉身舞台主角

擺脫躲在後頭伴奏的形象,朱宗慶打擊樂團積極嘗試各種跨界合作,如早期搭配蘭陵劇坊、雲門舞集,「當時比較像各演各的,樂團在現場賣力演奏,但對觀眾來說,視覺觀感還是比較強烈。中期開始做音樂劇場,設計燈光、布景、道具等,讓團員是『被看到』的,不再只是排排站,還要挑戰複雜的走位和肢體動作,近年則幾乎完全以打擊樂為主體,如作品《拼貼風景》的即興演出,請來加拿大新媒體藝術家設計大銀幕畫面,反過來由影像幫襯音樂。」

黃堃細數樂團近期的海外計畫,從廣州到洛杉磯、多明尼加、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十足空中飛人的生活。他笑說,「很多人羨慕我們可以到世界各地,但出國最熟悉的其實只有機場、旅館和表演場地」。

特別的是發生911那年,許多團體紛紛取消行程,但朱宗慶打擊樂團10月初仍如期抵達紐約,表演結束後一位婦人激動落淚,抓著工作人員的手說自己災後首度出門,就是想感謝團員排除萬難前來。同樣藉由音樂釋放壓力與不安,921後樂團到6間學校賑災演出,看到災區小朋友最後終於露出笑容時,黃堃說:「這應該就是音樂家的使命感吧,一場觸動人心的現場演出,足以讓觀眾記得一輩子」。

 

 

 

台已成打擊樂重鎮

打擊樂不只印象中的敲鑼打鼓,本身也具有節奏和旋律,可以表現得柔美婉轉,也可以振奮激昂,黃堃儼建議想接觸打擊樂的民眾,就先從聽一場打擊樂音樂會開始吧!他觀察許多人熱愛唱卡拉OK,其實已經踏上學音樂的過程,同樣要聽旋律、數拍子,而每個人喜歡的節奏又不太一樣,「輕快或者多愁善感,這跟個性有點關係」,同一首曲子由不同人來打擊演繹,就有很大的差異。

黃堃儼表示,目前樂團的委託創作逾兩百首,而台灣從學習人口、校內和坊間的學習系統來看,已經是全世界打擊樂的重鎮,每3年一度的「台灣國際打擊樂節」,更是演奏者和樂迷矚目的重頭戲,希望讀者都能到現場來,在變幻起伏的節奏中,感受打擊樂震撼又迷人的魅力。

原文連結:跟著董事長遊台灣-【人物專訪】朱宗慶打擊樂團

 

朱宗慶打擊樂團Ju Percussion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