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頁行腳寶島風景專題介紹

風景專題介紹

旮亙樂團

發佈日期: 2017/08/08 18:29

作者

跟著董事長遊臺灣

摘要

邦交國總統來台時,放的是21響禮炮。我們團員來到阿美族民俗中心,用竹筒…

內容

” 看!阿美族特有的樂器 聽!國際級的樂聲悠揚”  

 

邦交國總統來台時,放的是21響禮炮。我們團員來到阿美族民俗中心,用竹筒製、專屬的迎賓7禮炮!你還會聽到旮亙樂團用傳統阿美族樂器演奏音樂,用竹仔杯喝咖啡,杯子帶回家做紀念,讚吧!

【台東景點】旮亙樂團 - 團員|跟著董事長遊台灣

你會念「旮亙」〈ㄍㄚ ㄍㄥˋ〉這二個字嗎?Amis旮亙樂團是台東知名的音樂團體,以阿美族特有的傳統樂器、演奏原民樂曲,精彩的表演曾登上國家音樂廳及國際巡演的舞台,是阿美族的天籟之音。

阿美族語的「旮亙」(K akeng)為早期族人報喜訊的工具,男孩子要入贅女生家,當男女雙方談定招贅事宜,就會敲打旮亙向部落的人報喜。樂團之所以命名為旮亙,就是希望他們的演奏能像旮亙一樣,帶來喜訊、和大家分享美好的音樂。

手工重現阿美族傳統樂器

少多宜.篩代是旮亙樂團的團長,也是一手成立樂團的靈魂人物。年輕時曾經是台東縣政府機要專員、公視和原民台的記者,他根據1961年學者凌曼立所寫的「台灣阿美族的樂器」,並做了大量田野調查、訪談地方耆老,得知阿美族擁有 30多種樂器,是台灣所有原住民中樂器量最豐富的一族。

於是他開始嘗試以竹子和木頭、按圖製作傳統樂器,遇到發不出聲音的,就加以改良調整。有人質疑這樣還算是傳統嗎?但少多宜認為,「只要能夠讓後代加以傳唱的,就是傳統。」

旮亙樂團執行長旮映‧少多宜也說,早期的旮亙(竹鐘)是一根根單管、敲擊地上發出聲音,團長將7、8個單管組合起來,發展成有不同的音階。而拍打的板子所用材質,也是經過不斷測試,從徒手、檳榔葉到海綿墊,才找出能拍出最飽和聲音的材質。

【台東景點】旮亙樂團 - 環境|跟著董事長遊台灣
【台東景點】旮亙樂團 - 團員|跟著董事長遊台灣

大手+小手重現阿美族原味音樂

旮亙的樂器大致可分為:大型的擊樂如竹鐘、演奏類如排笛、鼻笛、橫笛等,每種樂器都非常有特色,像是用鼻子吹奏的鼻笛,演奏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由於竹製樂器易受蟲蛀,因此保存格外費心,他們曾試過浸泡竹醋液,但還是被蟲蛀,少多宜後來與工研院合作,用電窯窯燒竹子來防蛀,因此口簧琴等新製樂器就是黑色的。

旮亙自1995年成立,16年來不斷傳唱阿美族的樂曲,至今按入團時間、資歷已經發展出四團,其中,常駐阿美族民俗中心表演的為第二、第三團,大一點的孩子從主持、串場到表演都沒問題,就連不會說話的小小孩也能打沙鈴、完全不怯場,重現阿美族最原味的音樂。

旮亙曾發行3張專輯,其中一張「Ina的童年」為阿美族母語創作童謠,獲得入圍第23屆金曲獎的肯定。旮映說:「透過音樂,可以讓孩子們從小就認識自己是誰、會說母語,進而傳唱部落的文化。」

原文連結:跟著董事長遊台灣-
【台東景點】旮亙樂團